芮国墓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的韩城市梁带村,自2004年发掘以来,共出土了二万六千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多达3000多件。其发现获得了全方位的喝彩,被业界、专家、媒体、爱好者、观赏者冠于许多美名,但是,它还是没有说出笔者想要说的话,笔者想要说的话只有八个字:空前绝后,美不胜收。这虽然是一个初中生都能说出的八个字,但是要用一个个珍宝去证明,并说出个头头道道来,却不是一个初中生、大学生、博士生、教授们、考古队所能做到的。因为芮国墓珍宝,除了外观上的精美、罕见外,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深之又深,神之又神,读之令人不可思议,识之令人拍案叫绝。下面,就是笔者识读芮国墓珍宝所发现的大文化大秘密,与读者共商。
其一、中国上古存在着一个皇室文化。所谓的皇室文化指的是三皇五帝的宫廷文化,它仅仅存在于宫廷皇族内部,嫡系间口耳相传。如《穆天子传》记载的周天子见到赤乌氏后说:“赤乌氏,先出自周室。”西域的赤乌国人是周氏族人。这话出自天子之口,也就是说只有天子才知道此情,《穆天子传》记载了此事,此皇室文化才流传于世。有些皇室文化虽然消失在古籍里了,却埋藏在墓葬中,芮国墓珍宝就不乏此类文物。如山字型铜翣,至西汉,它的样式就失传了,墓中出土后,今天的人人才发现它的真面目:山字形,有人面。古籍《世本》记载:“(周)武王作翣”,也就是说,只有周武王掌握着姬姓皇室的文化核心,它既有中华氏族的山崇拜文化,又有着黄帝氏族的天地人文化,才能制作出“翣”,铜制的翣。
这个皇室文化现象在其它墓葬中也有发现,如陶寺遗址出土的“文夏”陶壶,吕家崖遗址出土的黄帝四面纹葫芦瓶等。
这个皇室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符号,有纹饰,有语言,有文字,有器形、有建筑,有京都布局等,它在文明程度上、艺术品位上、加工技术上、材料使用上都是时代的巅峰。我们只有认识到古代皇室文化的存在,我们才可能发现更多更高更美的文明。
其二、芮国墓珍宝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巅峰。芮国墓的发现,与其它墓葬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出土的珍宝时间长,跨越几千年,不局限于一朝一代。如玉器,它既有红山时期的玉猪龙,也有良渚时期的玉琮,也有商朝时期的玉环,也有西周时期的女娲玉佩等。二是珍宝材料昂贵、稀缺,如金器。考古发掘证明,芮国墓出土的金器为商周墓之最,一次性出土48件金器,在商周墓中独一无二,其实应该说在夏商周墓葬中是独一无二,专家不这样说,是专家在回避夏朝墓葬。如陶寺遗址、石峁遗址就是夏朝遗址。所以,加上夏朝墓葬,芮国墓金器也是独一无二。芮国墓能做到这一点,是时代使然。至周朝,随着黄金材料的增多,艺术品迎来了它的的金器时代,芮国墓出土的金器就是证明。三是艺术品的加工及设计均美轮美奂,成为时代巅峰。如女娲玉佩饰,非顶级工匠琢磨莫属。如十三枚金龙环带饰,设计上雄健、大气、简约、豪迈,制作上技艺精湛,毫无疑义是夏商周时代的极品!至于金鞘玉剑,就只能说“天下第一”四个字了。至西周,中国古代的艺术品能达到这个高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其三、
芮国墓珍宝是黄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史记》虽然记载了黄帝,但只是记载了黄帝的业绩,并没有记载黄帝的文化。有一些先秦著作记载了黄帝文化,也是只言片语,不全面,不系统,而欣赏芮国墓珍宝,几乎就是一次黄帝文化的大检阅,各类珍宝上的黄帝文化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大有一树百获之感。下面,试举几例。
1.铜翣。山字形,表现的是黄帝氏族的山崇拜文化。铜翣上面的人面纹表现的是黄帝氏族的天地人文化。《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说明汉代人了解黄帝文化的精髓是天地人。笔者的理解是黄帝文化是伏羲文化、神农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伏羲发现、掌握了天时(八卦);神农发明、改进了耒耜等农业工具,重视地利的发展;黄帝一统天下后,发现以人为本才是社会正道,并致力于人文发展,被后世称为人文初祖。黄帝所铸的天地人三鼎,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芮国墓出土的大量铜翣,却将黄帝的天地人文化保存下来。今天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文化其实就是天地人文化的简称。黄帝的天地人文化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倡导及普及,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史家类型遗址中不断发现的人面纹葫芦瓶陶器,就是证明。
2.青铜盖尊。青铜尊有盖,已经是雪中送炭、百里挑一了;盖上有饰,就是画龙点睛、万里挑一了。芮国墓出土的青铜尊盖饰蕴含着什么黄帝文化呢?首先是山崇拜文化,体现在盖顶中央的圭形饰上。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破译了青铜器上的圭形纹就是山形纹,是真知灼见。上古中国崇拜天地,就将其文化化,纹饰化,或者样式化,就变成了圭形或圭形纹。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12州改为9州,又将各州的名山选一个作为各州的标识,名称为“山镇”。《尚书·禹贡》曰:“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州大同了,四海安定了,祭祀了九座山。《周礼·职方氏》记载了九州的九座“山镇”,分别是扬州的会稽山,荆州的衡山,豫州的华山,青州的沂山,兖州的岱山,雍州的岳山,幽州的无闾山,冀州的霍山,并州的恒山。圭的最终含义是山镇,是州的管理权标志,也是王权的标志。
其次是凤鸟文化,体现在盖顶的四枚立矩的凤鸟上。《竹书纪年》详细记载了黄帝与凤鸟的历史,一是凤凰在黄帝宫载歌载舞,二是“五十年秋七月,凤鸟至,帝祭于洛水”,凤鸟来了,黄帝就要祭祀一番。三是天老讲述了凤凰是吉祥鸟,凤凰出现就预示着天下太平。簋盖上的圭与凤鸟装饰,看去莫名其妙,其实是满满的黄帝文化。
3.玉人。芮国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有一件玉人大有来头。此玉人呈侧面,立姿,五官俱全,神态安详。上肢弯曲,手掌抚于胸前。下肢较短,似微曲状。搭眼一看,就非同寻常,它一定蕴含着深意。将其与红山玉人、凌家滩玉人一联系,令人茅塞顿开,原来它是一尊玉礼人,正做着向贵客的见面礼:抚胸、曲膝、祥和。红山、凌家滩玉人是正面像,芮国玉人是侧面像,区别仅此而已。下图为芮国墓玉人。
先秦古籍《越绝书》记载中国上古有轩辕、神农、赫胥的石器时代,大禹的铜器时代,楚王吴王的铁器时代,还有一个黄帝的玉器时代,此历史观真是超凡脱俗,就像玉器与石器一样。将玉器的使用划为一个时代,其范围一定是方方面面;将玉器时代归于黄帝,其文化现象也必然是方方面面,具体有哪些呢?红山玉礼人给出了答案,是礼仪!是人们见面时的礼仪。黄帝的新石器时代能有表现,西周的青铜时代同样有表现,两个时期的玉礼人一结合,中国礼仪之邦的历史就铁定在六千年之前。
芮国墓玉礼人的出现,还有一个证明,就是黄帝文化绵绵不绝,世代传承。正如《尚书·旅獒》记载:“(王乃)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帝王把宝玉赠给兄弟诸侯,让他们时时珍惜他们的血缘关系。红山玉礼人、凌家滩玉礼人,也许就是黄帝所作,黄帝所赠,而芮国玉礼人则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一个玉礼人,传承三千年,足见黄帝文化的生命力何等强大。
4.龙形及龙纹。看芮国墓珍宝,令笔者过目不忘还有那些龙形器及龙纹,让人感觉到芮国珍宝就是一个龙海洋、龙世界、龙乾坤,龙形争奇斗艳,龙纹铺天盖地。毫不夸张地说,芮国墓珍宝的龙样和龙纹就是天下第一,天下之最,这是一个什么文化现象呢?仔细揣摩,大有学问。《左传》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龙标志是伏羲的图腾,或族徽、国徽,黄帝的图腾或国徽是云纹或云形,黄帝族为什么也是“飞龙在天”、龙气十足呢?
先秦古籍只有《山海经》记载了伏羲与黄帝的关系,其《海内经》在记述九州后,概括说:“大皞爰过,黄帝所为。”伏羲开拓了九州,黄帝完成了九州建设,也就是说黄帝是伏羲事业的继承者,集大成者。黄帝既然能完成伏羲九州建设的大任,黄帝也一定继承了伏羲文化,伏羲旗号,伏羲的龙标志。这一推论的支点就是在黄帝时期出现的大量玉龙、玉猪龙;在黄帝故土漆沮流域出现的大量龙地名:黄龙山、铁龙村、青龙村、活龙村、盘龙湾;在黄帝子孙中存在的一些人名:应龙、苗龙等。古籍文献学、地名学、民俗学、考古学证明了黄帝继承发展了伏羲文化,中国史前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芮国墓珍宝是中国上古龙文化的巅峰。
一言以蔽之,芮国墓珍宝既是中国夏商周时代的艺术巅峰,更是中国上古时代的文化巅峰,它出现在陕西东部、黄河西岸,绝不是偶然的,它出现在21世纪之初,又保存的那么好,也不是侥幸的,它仅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生生不息、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