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都城
从斯巴达到米斯特拉斯,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天空飘着霏霏细雨,更增添对这座古城拜访的沧桑感。
最早的法兰克人在此建城堡起始,古城的历史开始有了记载。强大的拜占庭帝国赶走法兰克人后,米歇尔三世皇帝曾将这里定为首都,这促使东正教徒们开始向这里聚集。而奥斯曼帝国打败拜占庭帝国,同时也占领了米斯特拉斯。但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并没有摧毁这座东正教的古城,倒是俄国人于1770年放火烧毁了这座古都。1989年,米斯特拉斯遗址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门口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
残存的古都遗迹,占据整个一座山,山墙入口有着世界文化遗迹的标牌,建于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的两条罗马式大道,引领进入古城的中心。当年道路两旁的商店和繁荣的集市早已作古。各种丰富的宗教活动,也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有路旁修缮一新的底米特里教堂建筑群,可见当年前的辉煌盛况。

废都的道路

底米特里教堂建筑群

走进这座圣殿

主殿的正门

神秘的大殿
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纪,又于十五世纪扩建。我走进教堂的大殿时,整座教堂空无一人。拜占庭的标志一双头鹰,静静地“卧”在地上,那是当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加冕的地方。教堂四壁残旧的湿绘壁画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抬头仰望,穹顶的耶稣正在俯视着我,周围的空灵与静寂,提供着与上天交谈的氛围。壁画上圣徒的眼睛似乎一直在注视着每一位到访者,我站在大殿的中央,想象着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是站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祝福,在这跨越时空的瞬间,与古人平起平坐了。

拜占庭标志

入口两侧全是珍贵的壁画

祭坛周围残破的壁画

教堂的后院

另一侧教堂建筑

从二楼回廊看米斯特拉山城
古都雨后的空气无比清新,在这PM2.5几乎为零的环境中向上城行进,是一件令人无比愉快的兴事。上山的道路两旁不断出现废弃的教堂,修道院和大户人家当年的豪宅。

山城中的一处修道院

修道院内的大殿

穹顶的壁画

珍贵的壁画

修道院的主入口

上山的路

遗迹的美

当年的民居

当年大户人家的两层住宅

残破的宫殿

走向山顶城堡

正在修缮的城堡

从山顶城堡看下去的古城

圣·索菲亚教堂
山顶的城堡最初为法兰克人所建,随后由土耳其人扩建。如今希腊人又再次维修,看来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民族,都在维护人类美好的遗存。
上城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屋顶,也得到了完好的修缮,而内部的大殿,还保留着历史的原貌,许多精美的壁画,因年代久远,有些已面目全非,但神采依存,那些塌垮的内壁,反而给人以永恒的感受。

大殿
圣女修道院的口号:close
to god,close to men
沿另一条路走向另一侧的下城,恣意生长的野生植物一路伴着我。不同的是古城废墟尽管残破,却干净的一尘不染,无论是石砌的罗马大道,还是山间的土路,见不到树木的枯枝败叶和飞禽走兽的排泄物,满山丛林般建筑的断壁残桓,也似乎被清洗的干干净净。我正无法理解谁在打扫这座无人居住的废都时,信步来到了Pantanassa女修道院。
大殿布满壁画
部分壁画
俄罗斯圣徒的肖像
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十四世纪的建筑,有修女居住。修道院内有大量色彩仍然鲜艳的十五世纪的宗教壁画,遗憾的是许多湿绘壁画人物的双眼,都被破坏了。这是宗教冲突遗存的见证,但并不妨碍宗教艺术本身的价值,其中东正教俄罗斯圣徒的肖像是最完美的。

PERIBLEPTOS男修道院

米斯特拉山下唯一的酒店
走出古城来米斯特拉斯,人似乎从忧古的幻觉回到了现实。历史古迹看的越多,越感觉到宗教的强大和斗争的残酷,信仰与宗教类似,各种主义和相关的运动,也给人们带来过各种伤害的痛苦,所以我希望自己精神依托,还是嫁接在道德、理智的范畴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