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莫布拉,零星地看到一些曼努埃尔风格的典型建筑,而在里斯本贝伦区的赫罗米莫修道院,我才真正看到曼努埃尔建筑的真正魅力。

(赫罗米莫修道院)

(修道院的大门之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在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葡萄牙的同时,各地的文化风俗及建筑风格也随之引入这个国度。作为晚期的哥特风格的延伸,这个以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来称谓的建筑形式在里斯本得以发扬光大,修道院入口及窗户的大量的石头雕刻装饰充分反映了当时葡萄牙社会的乐观和富裕的状态。即便是威严的修道院,也因这华丽、优雅的建筑风格所渲染。赫罗米莫修道院则使曼努埃尔建筑达到发展的巅峰,被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前厅入口)
(大殿)
赫罗米莫修道院是为纪念达伽玛发现印度大陆而修建的,庞大的建筑群分成教堂和修道院两部分,其外沿的雕刻极其壮观、华丽。入口的前厅略显压抑,但向前迈几步立即豁然开朗。内部装饰无处不精、无处不美。大殿两侧的小礼拜堂也充分体现着曼式风格的格调。例如:圣.安东尼礼拜堂,十七世纪的镀金木板的祭台上,耶稣着似摩尔风格的黑衣,肩扛十字架,两边的油画中的圣女则分别手执尸布和柱子(它们都是耶稣受难时的圣物),烛台中央的十字架是受难的Jesus,整个礼拜堂既庄严又华丽,感人至深。
(圣·安东尼礼拜堂)
(达迦马之墓)
(诗人Camoes之墓)
(皇族之墓)
教堂的显著位置,摆放着由石狮承载的刻有帆船的达伽玛的石棺。是他在1498年乘坐葡萄牙的三桅帆船抵达了印度,带回来相当于远征费用60余倍的财物,开启了葡萄牙征服世界的野心。
(圣坛)

(圣·保拉给修女上课)

(试奏新的风琴)
与欧洲的教堂中安葬主教的规格相似,石棺上有大理石雕刻的达伽玛真人大小的卧像,其双手合一的姿势像是永远地向上帝祷告。
赫罗米莫修道院与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相像,其教堂安放有该国功勋人物的棺椁,除了达伽玛以外,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Comoes之墓也安放在大殿中。
众多的皇室成员的石棺,包括阿方索、若望、迪尼斯、伊莎贝尔等皇族成员,其棺椁摆满主祭坛两侧的有利位置,而主祭坛上则是多幅巨型的耶稣受难的油画。
(两层结构的修道院)

(拱顶)

(美洲狮)
(高雅的回廊)
从教堂的侧门进入修道院,使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修道院回廊之一,搭建这两层建筑的石灰岩砖,彻底变成了雕刻精美的艺术品,回廊宽敞,大气,壮观,高雅,曼努埃尔式的雕刻装饰随处可见,中间的空地绿草如茵,后花园中放有葡萄牙现代历史的开拓者,贝伦市第一任市长亚历山大之墓,供人们凭吊。

(柱子)
(雕刻)
(庭院)
(修道院门厅)

(瓷版画)
(人类博物馆连接修道院)
修道院中的礼堂除了有曼努埃尔式的拱顶外,四面围墙上镶满了彩色的瓷版画,内容全是圣经故事和宗教事件,修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和阅读经文,最终实现忘我和奉献的最终理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