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90年,葡萄牙有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它仅比西班牙最早的大学晚70余年。当时建校是在里斯本。到1308年,大学迁到了古都科英布拉,但到1377年时,由于王室与学术界之间的政治观点的冲突,学校又迁回了里斯本,直到1537年,大学才最终正式定居在科英布拉,随后几年,大学搬到了今日的山顶上。
我今天打算从另一侧,沿河边的坡道上山。这条石子铺成的坡道主要是为汽车开上山准备的。从南侧上山,可以看到科英布拉保留的古城墙。快走到山顶时,许多院系的大楼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旁,为近五万名大学生提供求知的场所。
(上山的石子路)
(旧城墙)

(乌托邦共和国总部)
在老城堡的原址上,大学修建了以大学创建人迪尼斯国王命名的迪尼斯广场,广场周围是图书馆和医学院,广场正中是迪尼斯国王的塑像,我来参观时发现不知是哪位顽皮的大学生,将一根绳子套在了国王的脖子上,绳子的头儿还放在国王的手里。

(大学生恶搞迪尼斯国王塑像)

(穿黑色披风的大学生)
穿过迪尼斯广场,继续向校园深处走去,遇到的学生越来越多,尽管现代学生的平时着装已五花八门,完全趋于个性化,但还有个别的学生,尽量保持着大学的传统,穿着象蝙蝠一样的黑色披风来学校上课。
(医学系大楼前)

(费雷阿门)

(大学老区)
去整修过的旧大学校址要穿过十七世纪修建的装饰华美的费雷阿门,这里是科英布拉大学的精华,广场一侧的中央是若望三世国王的高大塑像,正是他将大学从里斯本带到了科英布拉。与塑像正对的是有着拉丁风格的颁奖大厦。我先跑进楼下不对游客开放的图书馆转了一圈,看到许多教授在查阅资料,然后沿华美的大理石楼梯上到二楼,这一层有院长的住宅和一些小的考试厅,墙上挂满葡萄牙历任国王的画像,一间并不大的颁奖大厅是核心,因为每年的最重要的学术颁奖庆典和颁发学位证书都在这里举行。

(被大学生称为“山羊”的钟楼)

(若望三世的塑像)
(颁奖大厦)
重新回到广场,走到最远端的角落,去敲那扇厚厚的柚木门。于是一位上年纪的女老师为我展现了号称全世界最美丽的巴洛克图书馆之一:霍阿尼图书馆。
(现在使用的图书馆)
(图书馆中的教授)
(精美的楼梯拐角)

(颁奖大厅)
整个图书馆由若望五世于十八世纪修建,串联的三间大厅,屋顶高达5米,分上下两层,外墙厚达2.11米,内部藏书始于十六世纪,达20余万册。
(就图书馆正门)

(偷拍虚了)

(圣·米格尔教堂正门)
所有的书架全是镀金雕花,三间的雕花颜色分别为紫红,绿色和黑色,精美无比。图书馆在装修时就加了隔板,以使室内保存60%的相对温度,所有的书框使用密度极高的橡木以抵抗虫子的叮咬,并且整个图书馆保持18-20℃的温度,以求最大程度的保护这些经典书籍。这里的藏书已不再允许翻看,若想查阅,图书馆准备了古书的复印件以备学者使用。
(建筑丛中的旧大教堂)
(右角山坡上的新大教堂)
(蒙得格河上的桥)
在参观大学的套票中,唯一需要预约的是图书馆隔壁的圣·米格尔礼拜堂,这座典型的曼努埃尔建筑始于1517年,后来在17世纪又翻新过,目前已成为大学的镇校之宝之一。
礼拜堂的面积并不大,与波尔图的圣·克拉拉教堂类似,无论是圣坛还是墙壁,天花板全部都有着精美的花饰,一位牧师对参观的客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礼拜堂悠久的历史和华丽的繁美装饰的风格,随后大家参观了礼拜堂内的神圣艺术馆。整个大学的礼拜堂,图书馆,颁奖大厅等处全不允许拍照。
大学建在山顶,这里是俯视科英布拉古城的制高点,美丽的蒙得格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正午时分,两岸的教堂钟声齐鸣,余音在那科英布拉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