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纳达皇家礼拜堂与大教堂

(皇家礼拜堂外景)
走出酒店,穿过比布兰布拉广场,来到大教堂旁一座古老的歌特式建筑,那就是皇家礼拜堂(Capilla
Real)。
(皇家礼拜堂的入口)
“光复运动”的领军人物: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终于在1504年收复了摩尔人盘踞在西班牙最后的王国:格拉纳达,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以至最终决定将此做为自己最后的安息之地。

(国王的陵墓)
买票进入礼拜堂,先要参观圣器收藏室,里面展出众多画家使用和收藏的文物。

(格拉纳达大教堂)
摆放国王陵墓的大厅古朴,肃穆,当年女王伊莎贝尔先病故,其丈夫费尔南多国王负责监造陵墓。但未等工程完工,费尔南多国王也驾鹤西行。两位国王被并排在大理石的棺椁中,其脚下是精美的狮子,周围是天使等雕塑,守在他们身边的还有其女儿及女婿的石棺。

(教堂模型)
从梵蒂冈的圣·彼德大教堂到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从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到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教堂都已经逐一领略,今天要参观的是从规模上并不次于以上全球闻名教堂的,并极富有独特性的格拉纳达天主大教堂。

(恢弘的建筑结构)

(侧殿比一般教堂主殿都大)
与以往具有某种固定建筑风格的教堂不同,格拉纳达大教堂则是建筑风格中的“什锦菜”。

(眺望入口大门)
首先,该教堂在伊斯兰教长达八百年的统治时期,是一座清真寺。“光复运动”胜利后,才在该遗址开始兴建教堂,但保留了部分清真寺的基础地基。

(建筑师阿龙索的纪念碑)
在1518年开始时,当时的建筑师De Egao是以托雷多的歌特式大教堂为建筑范本,建筑的基础底座是歌特式的。

(雄伟的主殿)
到了1667年,当时出生于格拉纳达的悲剧画家Alouso.Cano在受命对教堂进行重新装修时,加入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到1704年完工时,大教堂则真正成为建筑艺术的“大拼盘。”

(主祭坛)
教堂周围的道路非常狭窄,有许多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在此贩卖各种民族化的礼品。大教堂的入口显得狭小和平淡无奇,但进入教堂内部,会立刻被一种震撼之美所笼罩。

(主殿和侧殿的过度)
从结构上,格拉纳达大教堂彻底摆脱了一般教堂主殿加侧殿的传统结构,内殿多达五个,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文艺复兴式的构造配着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各殿的小祭堂,风格各异,由于多个柱廊,使殿堂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当人类为自己的信仰准备无私贡献时,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先世人们将自己的金钱、时间和各种艺术才能,甚至生命都献给上帝时,内心是多么的满足。

(珍宝馆)
格拉纳达的天主教堂,不像圣·彼得教堂那样是天主教的中心,有教皇居住,有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为上帝创作的大量作品,也不像伦敦西敏寺大教堂那样有丘吉尔、威灵顿将军那样的名人长眠于此。但这座大教堂本身就是天主教徒和艺术家们的倾心之作。这里,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美的形容,只有那来自天上的圣乐,才能窥知人类对信仰追求的伟大力量。

(巨大、华丽的管风琴)
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农民可能是文盲,但绝不是美盲”。尽管我对天主教一知半解,对天主教徒更一无所知,但对艺术绝不是一窍不通。在大教堂里,面对宗教题材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确定看到和感到了美。
此时,形态优美、巨大的双管风琴在奏响,唱诗班的圣歌在空中飘荡:
耶稣,我爱你
因为你先爱我
你为我忍受十字架的折磨
。。。。。。

(文艺复兴风格的小祭堂)
尽管看不到香火,点燃的蜡烛烘托了神圣的气氛,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能使充满信仰的人们在教堂中放弃各种杂念,在圣乐中寻找凡尘中心灵的避风港。

(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那一刻,我确实被这一氛围所感染,感觉我的心在这里彻底平静,无欲无求,脑子从未有过的空灵。仿佛升华到冥冥之中的那个虚无缥缈的所在。一切尘世的喜、怒、哀、乐全被抛到脑后。既没有快乐、欢悦,也没有痛苦、忧伤。更感觉不到饥饿、寒冷,所有感官合而为一,那就是聆听唱诗班发出天使般的歌声。

(大教堂内独立的小教堂)
当我用心灵记录这一刻时,逐渐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