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麻城”的典故
(2009-07-25 17:23:44)
标签:
杂谈 |
“你又跑到麻城了?”这是幼时上学在课堂上瞌睡时,老师经常训斥我的一句话。
伴随着这句呵斥的,往往还有老师手中竹制的教鞭。父亲是篾匠,老师的教鞭,还是让我回家求父亲给做的。柔韧,细长,光滑顺手,女老师用起来姿势优雅。
虽然挨过打,但当时只知道湖北人把睡觉称为“去麻城”,其中的典故并不知晓。
这一次去麻城,却不是为了睡觉,而是因为麻城不久前发生了一场“地震”。
3月至5月,麻城相继有建设局、房管局等多名官员落马,随后又牵出市委书记、常委副市长等人。
出发前,在武汉找朋友介绍麻城的人脉资源。原来的同事老汪,主动提供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这个朋友是同行,在当地工作多年,了解麻城的官场。
到了麻城,第一个联系的人,就是这位朋友。先是电话,朋友很客气,约好晚饭时间见面。
过了一会,对方来短信问我:能透露来麻城采访什么事情吗?
我如实相告,为市委书记等官员落马而来,需要他的帮助。他没多问,只是应好。
晚饭时间接近的时候,这位朋友来电话,说通知了麻城市委宣传部的朋友一起吃饭。
我大惊。
这类采访,按以往的经验,是不能先与政府接触的,先找各类朋友把事情摸得大概清楚了,再逐一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接触,求证核实一些信息,也获取核心的新信息。
“啊,你怎么能通知宣传部呢?”我跟朋友说。
这位朋友笑呵呵的说,他现在调到组织部工作了。
后来,我和宣传部的官员开玩笑,说自己是“自投罗网”。
此后的采访,半明半暗。宣传部的陪同下,见了一些涉案局的官员。无人陪同时,基本都是休息时间。但并不敢休息,趁空出去找其他的朋友。案情,逐渐清晰。
很感概,当地官员们虽然也把这场官场变故称为“地震”,意想不到的是,地震中其他官员们的态度。
无论是说起落马的市委书记、常委副市长,还是房产局长、建设局长,在职的官员们都能随口说出一大堆他们各自的优点来。
比如市委书记的魄力,比如常委副市长的能力强,比如房产局长和建设局长的廉政。
“他在我们局口碑很好,一直都是勤政廉政的。”说起落马的建设局长,该局一名官员还给我介绍了种种落马局长勤政廉政的证据。
比如,该局长两年时间里,上交给局纪委20多万元的钱财,都是开发商、建筑商送给他的,甚至还有父亲去世、女儿上学的人情礼金。
恍惚间有种错觉,那就是,我不是在采访一群落马的问题官员,而是一批被提拔调任的好干部。
后来,又有一位官员给我短信。这位老兄说,虽然他说了某个人的好话,但有的人是很会伪装的。
看到这个短信时,我在房间里乐得不行。
稿子见报后,麻城某官员来电话骂我,大意是我写的某些话不是他说的。
接电话时,还真的有些怯,因为当时此人与另一官员同时受访,相互之间抢着说话。我有些担心把另一官员说的话,记成是他说的了。
挂了电话,开始听录音。听着听着就生气了,那些话就是他说的。而且,他还说有些违法的事,市长都没有权利办得到。言下之意,违法的事是市委书记干的。
毕竟人家没直接这么说,所以没写这一句话。
可是,明明说过的话,他为什么要否认呢。我随后说录音了,他说,你当时笔记本都没打开,不可能记了,而且根本没看到我拿录音笔出来。
我算是明白了,他以为我没录音。
至于我是怎么在对方看不到机器的情况下录音的,这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一样,属于保密内容,恕不在这里公开了。但这事让我更加坚信一点,跟官员们打交道,马虎不得。
在结尾,我说说为什么把人睡觉称为“到麻城”的典故吧。这,也是当地官员讲给我听的。
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大批麻城人搬迁到四川。这批移民思念麻城,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人不能回老家,只能在梦里梦到自己回麻城。于是,人们渐渐把“到麻城”意为“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