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突然来了劲,想试着写点说长道短的八卦文字。写了三五篇,最初都是信手写来,不讲章法,不讲规矩,时常还给文章“染色”,把教育与“妓女陪嫖客做爱”这样的事情扯到一起,纯属娱乐,赚眼球。
就这样不知不觉,文字姿态越来越轻佻,面目越来越暧昧。突然觉得不对,这不是我最初写博客是为自娱自乐的初衷啊。
赶紧收敛,博客点击率也就下去了。呵呵,可见读者们还是比较喜欢带点颜色的东西,把严肃的道理杂以荤段子讲出来,还是能赢得一些眼球的。不过这道理适合做报纸,在我这自留地里,倒不值得大力弘扬。
正在挣扎时,有一篇文章被立学老师看中,发了当日评论版的头条,这让我很受鼓舞。6年前,我偶尔会写点这样议论是非的文章给报纸,但自从进了报社做了记者,就糊涂了,无新的思想,无新的学识,再不敢写这样的文字。时隔6年,重新能把自己的名字弄到评论版上去,真是不易。
廖文婷同学知道了这事,给了我狠狠的表扬。唉,很多年没有人表扬过我了!
不过,那篇文章标题被改成了《记者被谁“妖魔化”了》,文字只剩下七百多字,大致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但还是砍得比较厉害。于是想起平日砍记者们的稿子,下手狠,是多么的打击他们。但新闻又与评论不同,新闻都是客观事实的纪录和描述,有时候需要取舍哪些细节更能还原事实或者现场,而评论多是个人思想,删节总是对个人智慧的否定。
受了鼓舞,更是来了精神,更加写得有劲。不过,浏览诸多他人的文章发现,时下,各家报纸的评论,喜欢大量使用经济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概念,喜欢学院派的一本正经,喜欢新的技术名词。而我这野路子的写法,总夹杂个人做记者四年多的诸多经历,这好像很不对报纸评论版的胃口。这让我有些惊醒,报纸的评论版本就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写得是否通俗有趣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见识的不入俗套,不怕曲高和寡,也不怕高处不胜寒。
写这些文字,还是让我能有其他的收获,比如每日阅读大量的新闻,掌握了很多信息,此外从中判断有无评论价值的线索,检验自己新闻评论的敏感性。从最近的几篇稿子选材看,判断还是准的,比如研究生要考道德品质、资本的道德感从何来,以及最近官府对媒体态度的诸多反省,都是当日各报评论的重要话题,只不过我的文字显得浅显、简单,面孔也有些生,写的这些文字没有见报的机会。
昨日终于下了决心,找一找各家评论版的邮箱,主动给各家老师投稿,市场经济嘛,机会还是很多的。
前一篇:记者被妖魔化的社会真相
后一篇:“网络天才”为何只有公安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