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不是妓女陪嫖客做爱

(2007-01-30 15:21:07)
“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29日,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称,截止至2006年12月10日,广东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信息时报1月30日)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日渐艰难,对于中国大学教育的质疑不绝于耳。这一次广东公布的这组数据无疑又将这种质疑升级。果然,舆论马上发出这样的声音:我们的就业市场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究竟怎么了?千军万马横跨这条考研的独木桥,到底值不值?
 
在所有对中国教育的质疑声中,就业难成为所有质疑者手中最通用也是目前最锐利的武器。在这些质疑者看来,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就业。如果这种教育让受教育受完了教育无法生存,这种教育模式无疑就是失败的。
 
生存,显然是个人生活的最迫切需求,也是最关系个人幸福不幸福的根本。所以把大学无法更好地教授他人生存作为攻击教育失败的利器,目前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毕竟,大多数人都会认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教育不能让人生存,那么教育就无法依附这些人而衍生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其本身的社会价值都一并会受到质疑。
 
读书无用论的卷土重来,与社会舆论把教育成败与否和就业率挂钩,有着莫大的关系。上个世纪末,国有企业的大批解体和民营、私营经济的新兴,让大学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随之瓦解。199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已经不再包分配了,大学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子里,声望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显耀。到我毕业的2002年,就业难已经日趋明显,很多人开始恢复到很多年前的那样,认为上大学是无用的。
 
结果,大几百人口的村子里能坚持读到高中的孩子,屈指可数,甚至很多孩子连初中都无法毕业。伴随着读书无用论的,是批量给广东、深圳等地培养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之各类低学历者暴富个案的示范作用,读书成了冷门。
 
按照这些评价标准,教育的社会意义被局限在教个人生存了,国外近些年也开始对中国教育模式发出种种试探性的质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无法知道目前外国大学评价的标准是不是升学率就业率,在国内媒体上,我少看到外国大学的就业率这样的报道。是不是外国社会舆论不把就业率当作大学办得好不好的标准,所以媒体觉得没必要报道就业率呢?但是,从外国媒体不关注大学就业率,还是多少可以看出外国社会对待教育的心态的,不那么像我们这样功利和实用。
 
其实,中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学,就有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那就是对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的阐释中,把教人认识世界和自我是置于教人生存前面的,之于就业率,闻所未闻。如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等做过大学校长的诸位先生,绝少把就业率当作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的要素,而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的声望,正是树立在他们主政的那个年代。
 
实用主义的观点,可以指导个人很好地生存,但是与思想、艺术等形而上学的发展,却是无益甚至有阻碍的。纵观历史,但凡社会舆论过分强调实用主义的,都是社会艺术萎靡、思想迟钝的年代。在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年代,文艺看起来百花齐放,实际上文艺沦为了“服务生”的地位,没有灵性缺乏活力。
 
这个道理,其实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妓女,无论是在公开出版的读物里,还是网络流行的各类私密文字里,很少有描写说妓女在满足嫖客的时候会有高潮,也不会那么自然而本能地展现女人真实的魅力,有的只有虚假的叫床和呻吟。这些,只不过是为了让嫖客满足虚荣心的做作和敷衍。为什么呢,因为妓女把和嫖客做爱不是当作一种灵魂的释放,也不会把和嫖客做爱当作一种人生享受,而是将其当作了谋生的手段。
 
教育,一旦成为谋生的手段,也将沦为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