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香园牙周病讨论(再续)

(2009-06-15 10:10:37)
标签:

健康

分类: 牙齿保存技术及松动牙固定技术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03&id=14160148&sty=1&tpg=1&ppg=3&age=0#14160148

mututu333 wrote:
请教一下小布虱老师
前面贴图的那把探针可以探到龈下多少mm深的龈下牙石。你对于龈下大于6mm一下牙石如何清除有何建议?

11-12号探针前后牙通用,但是直径小的前牙用orban探针会进的更深、创伤小些。>6mm牙周袋,洁治效果就不好了,临面甚至5mm牙周袋也会洁治有困难。成功洁治、患者反应良好的话5mm内牙周袋会在一个月复诊时回到正常的3mm内(原因:长结合上皮+牙龈消肿)--这是我们期望,也是患者可以通过有效自洁维持的。

>6mm牙周袋就需要手术、激光等措施了,吃药几乎无济于事的。有特殊龈下探头的超声波机器也会下得稍深些。没有条件手术、患者不能术后自我维护的(这很关键),只能建议3-5个月洁治一次,观察病情发展了。

另外,手法好,经验丰富的医者效果会好些,走得深些,这是实际情况;这也是我们付出努力追求的。


下面的问题其实已经发在《造成牙槽骨严重吸收的原因是什么呢?》(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03&id=13879286&tpg=1&ppg=3&sty=0#14554291)
可否一并回答?
1、 您对咬合创伤对牙周病发生、发展的态度怎样?有专家说没有影响、影响不大、加重疾病发展等态度。您的意见呢?国内的态度基本都是会牙周病病因的促进因素。

我手头的资料也是,咬合创伤是促进因素。

2、 您说的全口记录PD、CAL、BOP、GI等国内也是有的,但不可能每个病人都做(我们病人是在太多了),最多是对病例汇报的病人或有临床科研任务的时候。
3、 你说的这位病例还要完成有关系统性检查(侵袭性牙周病尚未定论),是指要完成什么系统性检查。
4、 对于您说的全口一次性龈上龈下洁刮治,我也试过,我的感觉是一次所需时间较长,病人张口时间长关节易疲劳,长时间面对同一病人医生也疲劳(同样是2小时你治疗一个病人和治疗3、4个病人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还有万一你给这个病人预约时给他留的是1、2个小时,他又没来,你后面的病人又没法提上来,你浪费的时间会让你很伤心的。除非是外地很远的病人需要特殊照顾,全口一次性龈上龈下洁刮治我做的比较少。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一起回答。完整的全口牙周病例,在北美也不是人人都做,但是初诊患者、牙周specialist那里一般要做,而且全科和牙周大夫一定要会做。国内我在三甲医院10年口腔全科大夫,没有做过完整的一例(见笑了)。  完善的系统检查,要根据患者家族史、既往史,由内科或全科大夫开单子,有条件的口腔科可以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约诊时间,牙周科大夫必须有生理和心理的素质连续做3-4小时(其他科比如修复科,备10个牙,带临时冠也得几个小时吧),我有时候也感觉很累,感觉在拿自己的健康换病人的健康。但工作性质就是这样。

5、 初诊遇到一个既往有牙周炎,现在以完全牙周健康,牙龈无炎症,无探针出血,无牙周袋等异常,口腔卫生也控制良好,唯一问题就是附着丧失、牙龈退缩。这样的病例卡你怎么写诊断(99年牙周新分类我没找到对号入座的诊断),请赐教。

这个问题我也有,99年分类不能说是完美无缺,很多国内教科书也不全同意,国外文献有的也我行我素的用旧名称。但为了学术交流方便,还是要提倡用的。

至于您提到的情况,我周围人这样处理:复诊病人,按原诊断,视为牙周疾病稳定期; 新病人按“健康”算,这和健康人每年2次的洁治属于一个性质。 这样似乎也不怎么合理,但是完善的牙周病例的价值比诊断重要得多。纪录好上皮附着丧失,骨吸收等状况, 更有临床治疗意义。很多牙周病不同分型似乎治疗是一样的。哪天等各国委员们凑上几桌,酒足饭饱之后,新的分类就可能出台了。


6、 还有一个是生物学宽度的概念的。按照生物学宽度的理论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是2mm左右。那么有牙龈退缩做根面覆盖的病例,他们的牙槽嵴顶没有变化,牙龈高度变化,是增加的牙龈高度导致牙周探针深度增加还是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2mm,这样的话是否有违biological width.
感谢海外学子仍然牵挂着国内的口腔发展,对你孜孜不倦回答我们略显幼稚的提问深表感谢!

这个问题我没有大读懂您。
但是生物学宽度有一定适用范围,比如洁治、或flap-surgery后形成长结合上皮,沟底到牙槽嵴顶就大于2.04mm了;
又如垂直型骨吸收,有骨内袋的,也很难确切地适用;
2.04这个数字没有前后牙区分,也是缺憾,很多资料显示在前后牙位还是不同的; 
民族种族有没有差异?4军大金岩教授有国人的统计数据,其他国家学者也在biological-width感念提出的数10年里有不同的统计数字,还有学者很强调种植体周为BW的重要性, 可惜他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了,BW的提出意义已经有人占先了--1962年Cohon根据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


Cohon,Gergiuao等人的BW理论,原文非常好找;4军大国人BW调查论文也非常容易搜到;激光治疗我前面有帖子转载,也有相关参考网站,我自己没有直接体会。在这里不想赘述了。

至于探针,11/12号配合orban探针,基本可以满足前后牙探诊结石的要求,极其复杂的牙周袋还是罕见的。

另外:探针-explorer无刻度;牙周探针-probe有刻度,这个中文翻译实在不好,假如我前文有谬误,道歉!  (下图的probe我有前4把,因为眼下我的根分叉病人少;以前在国内作全科牙医,涉及根分叉病人很多,可当时我也是在忙着磨烤瓷牙--惭愧!)。

根分叉问题比较复杂,器械也和普通的不同,其三维结构适合拐到分叉里面去。手工刮治器好还是超声波器械好?--这是个老问题了,现在一般主张二者结合好,这也是我个人的体会。所不同的是根分叉病变需要专门的洁治机头--头上有个圆突起,拐的弯复杂些。如图所示。

怎样区分根面结石和根面粗糙?认认真真手用器械洁刮治20口牙,您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其实很简单,靠经验体会--一个是突起的不平,一个是表面粗糙,这是牙周科大夫应当、必须解决的小问题!
http://img.dxy.cn/upload/2009/05/15/14228962.jpg 

grace8229 wrote:
全瓷牙在超声波洗牙后,金属工作头在全瓷牙颈部表面留下了一些金属痕迹,用酒精都擦不掉,不知道各位大虾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偶还是头一次遇到,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没有太好解决办法,那个全瓷冠已经被您毁掉了,至少不完美了。假如刻痕深、太影响美观可以抛光一下;但问题是瓷修复体上釉同时经常会外染,内染外染有时会结合使用,您一抛光有可能会更难看。

瓷修复体表面、纯钛种植体表面、甚至金属修复体、充填体表面是普通洁治的禁忌症,不能用常规手动、超声洁治、喷砂去色素等。

但它们也是需要清洁护理的,有专门手用的胶质器械、石墨洁治器、超声波洁治胶质套头。假如您没有这些器械,操作时要注意避让或保护。

下图是超声波洁牙机配的套头,用于正畸或修复体的--
http://img.dxy.cn/upload/2009/05/21/76995058.jpg 

applelj0916 wrote:
本人现在接触牙周临床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针对“不要在洁治当天抛光,”的这种说法,我还有一定的疑问吧,如果洁治完了之后并不抛光的话,那么洁治后牙面上形成的一些粗糙面,岂不是很容易附着菌斑?而且病人的口感也会很粗糙不舒服的?忘多多指教啊



1-正确的超声波结合手工洁治,并不会造成太多粗糙面。但是假如超声波角度不对,功率过大,会损伤牙面;
2-抛光的目的是去除牙表面色素,而不是磨光;抛光会不可避免地去除牙釉质,建议用细颗粒抛光剂,选择性抛光影响美观的色素;定期洁治患者,抛光带来的釉质损耗,不能忽视;
3-洁治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软组织创伤,尤其严重的牙周病患者创伤较大,抛光剂的喷溅不利于组织恢复;
4-轻度牙龈炎、牙周炎,可以在洁治当日抛光;
中重度牙周病患者,通常会4week复诊(中重度患者的postcare:主要是再评估PD、选择性抛光、氟化等);
5-喷砂洁治,同样用的是专业术语polishing,目的也是去除大面积色素,而不是去除结石,龈下结石根本是喷砂不可能达到的;
6-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的复诊洁治recall or recare,通常是3个月。

以上是北美的抛光、postcare, recare理念,仅供国内同行参考。

很多战友提到患者依从性差,我想这和牙医宣传、健康理念、经济状况有关吧?但在一些大城市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