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慕实
梁慕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244
  • 关注人气:2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新型使用更方便、安全的橡皮障架设计

(2009-04-11 15:06:44)
标签:

健康

分类: 新技术新材料

http://211.151.89.73//xuehui/news/newsDetail.jsp?contentID=3029&contentGroupID=1792

自100多年前Barnum发明了橡皮障技术后,这种隔湿方法直到现在仍在临床应用。在Medline上的可检索到的关于这项技术的论著和病例报道的数目显示了在这方面研究兴趣的不断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在牙科治疗中要求工作区域完全干燥变得越发重要。

1.在上世纪初叶Black和Preiswerk先后在美国和德国提倡在牙髓治疗中应用橡皮障系统?其主要优点为橡皮障可以隔离牙髓治疗的牙齿和口腔中的唾液和细菌。

2.根管治疗时可以防止根管小器械被病人意外吸入或吞咽。

3.随着酸蚀技术应用的增加,要求完全干燥的充填修复应用领域逐渐形成。橡皮障技术可以为酸蚀过程提供显著的有利条件。

4.考虑到牙科治疗中新疾病感染的潜在可能性,橡皮障作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措施更增强了其重要性。

尽管有上述优点,但是在很多国家橡皮障的应用仍没有大范围的推广。一般认为不愿用橡皮障的原因是不充分的训练导致使用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尽管研究表明即使是缺乏经验的学生也可以在大约5分钟时间内完成。

另外,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使用橡皮障仍有保留态度,主要因为应用橡皮障初期遇到的操作困难而留下了不良印象。经常使用橡皮障技术者则常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即在后牙应用橡皮障时常不能获得适当的固位力,其出现原因是将橡皮障拉伸固定在橡皮障架上时会产生很大的张力,这种张力像绳索一样牵拉橡皮障夹,在不利的条件下整个橡皮障就会松脱。

本文讨论的新型橡皮障架是通过一种不需拉伸橡皮布而使其与支架牢固连接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支架和橡皮布固定时不产生张力,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作用橡皮障夹上的弹性拉力。

材料和方法

橡皮障支架的历史

在Young 设计的金属支架的基础上橡皮障支架设计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McConville和Shcnel先后提出了对Young不可变U型支架的改进。与此相比Kahn设计的可折叠金属架是一重要创新?Sauveur在他的基础上设计了有2个铰链、可折叠的塑料支架。这两种折叠设计使得在拍摄根尖X线片的时候底片更易放入口腔。

另一方面的发展与橡皮障架的材料有关。鉴于由Young发展的传统的支架使用的是X线阻射的金属(图1),近来的各种各样的支架均以塑料作为材料,其中最早的与传统U型金属支架形态相似(图2)。另外,还有由Nygaard-stby设计的被称为“鲨鱼嘴”的多边形尼龙支架(图3)。余下的是因制造商不同而应用不同种类塑料制造的Sauveur设计的支架(图4,5)。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1.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2.jpg

Fig 1

Fig 2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3.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4.jpg

Fig 3

Fig 4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5.jpg

Fig 5

因为上述改进的支架设计与橡皮布的结合仍是依靠弹性作用,所以在修复和牙髓治疗中,这些设计均未能减少前面提到的橡皮障在后牙应用的问题。

新型橡皮障架的发展

     新型橡皮障支架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牙髓治疗中提供X线不阻射、便于操作且能获得良好固位的支架。

作者在实际应用中观察到很多没有经验的使用者很难在用手保持传统的橡皮障支架稳定的同时,将橡皮布的两边固定在橡皮障支架外侧的短棒上(图6)。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2-6.jpg

Fig 6

为了确保更可靠的固位,需降低橡皮布伸展,从而减小施加在橡皮障夹上的牵引力。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橡皮障和支架的固定方式。鉴于预成的橡皮障/架联合体没有成功被采用,因此,新橡皮障支架的设计应能与易获得的标准尺寸(6×6英寸,15.4×15.4cm)的橡皮布配合使用。此外,它还应能与不同厂家制造的不同材料、不同厚度(薄、中等、厚)的橡皮布相协调,并能高温高压消毒。

将传统的单片支架改为双片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安全T型支架(Sigma牙科系统)以2个由铰链连接的支架组成,可通过机械扣锁作用将橡皮布在适当的位置夹住(图7)。这种设计同时尽量保存了传统U型支架的几何形态和尺寸。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3-7.jpg

Fig 7

橡皮障支架在前牙的应用

 

新型橡皮障支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安装顺序的改变,要求先将橡皮布固定在支架上之后再安置在牙齿上。

首先应用传统模板在橡皮布上标出牙位,然后按照标记用打孔器打孔,这一步在橡皮布固定在支架之前完成更加有效率。

在安装时,首先将橡皮障支架平放,然后用双手将其打开(图8)。将打好孔的橡皮布上缘对齐两侧铰链,平铺在打开的支架的下部分(图9)。鉴于支架设计的尺寸,标准大小的橡皮布刚好铺满并超出支架的外缘,因此可以很容易获得正确和可重复的位置。然后,将支架上部压下与下部叩锁在一起(图10)。橡皮布被牢牢地夹在支架中,此时支架/橡皮障装配完毕(图11)。在只需要隔湿一个牙齿的情况下(如,后牙牙髓治疗),带翼的橡皮障夹可以先嵌入打好孔的橡皮布内(图12,13)。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3-8.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3-9.jpg

Fig 8

Fig 9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0.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1.jpg

Fig 10

Fig 11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2.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3.jpg

Fig 12

Fig 13

 

 

在只需要隔湿一颗牙的时候,应用上述方法安装橡皮障可由单人完成。通常前牙治疗或者应用酸蚀技术过程中需要隔湿更大的区域,最好采用四手操作合作完成安装。下面将以隔离整个上颌前部牙齿为例用图例解释说明。

橡皮障准备完成后(如上所述)在橡皮布孔周围薄薄地涂上润滑剂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不要用凡士林作为此类润滑剂,因为它会在需隔湿的牙齿表面形成不必要的薄膜,并损害橡皮布本身。替代凡士林的是一种可应用于口腔内的无味的水溶性的润滑剂(被指定为“医用产品”)。然后将准备好的橡皮障从远离医生的位置开始安置在病人的口内(图14),首先被隔湿的是位于最远中的牙齿(图15)。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4.jpg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4-15.jpg

Fig 14

Fig 15

 

 

 

紧接着用合适的橡皮障夹将橡皮布牢牢的固定于远中牙齿上。由于前磨牙的外形为通用的前磨牙夹提供了足够的固位,因此这些牙齿的橡皮障夹选择和匹配是比较容易的(2号或者2A,Ivory Heraeus-Kulz-er)。 在固定好第一个夹子后橡皮障不再那么松滑。这使下面的引导橡皮布固定于其他牙齿的步骤变得更简单。

由于在橡皮布底面涂抹了润滑剂,在很大程度上使橡皮布孔隙之间的隔片通过牙齿邻间隙的步骤变得容易(图16)。如果在某个位点橡皮障通过困难,可以暂时忽略,当橡皮障完全就位后再进行调整会更简便。

 

http://211.151.89.73/admin/cms/1792/images/p45-16.jpg

Fig 16

 

在这期间牙科助手可以帮助安装第二个橡皮障夹。用橡皮障夹打开钳打开夹子,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放在靠近牙医侧的远中需隔湿的牙齿上(图17)。现在橡皮障完全就位并符合牙髓治疗的隔湿要求(图18)。

在修复应用中应进行必要的牙颈部的调整使橡皮布位置更合适。在橡皮布隔片通过牙齿邻接点困难时可用牙线轻柔地轴向加压使橡皮布通过牙间隙(图19)。在一些病例中(如桥体焊接处)需改变这个步骤,在橡皮障放入病人口内前用小剪刀将橡皮布孔间的隔片剪开,以便除外这些特定的邻间隙。经过相应颈部位置的修整,现在,橡皮障已准备好可以进行粘结修复治疗了(图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