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灵”与“通圣”的臆想(谷溪)

标签:
曹谷溪成路书信诗歌理论水之钥 |
分类: 积馀堂札记 |
关于“通灵”与“通圣”的臆想
——读诗集《水之钥》致诗人成路
成路诗友:
诗集《水之钥》收到,细细读来感慨甚多。关于诗歌创作,我曾在许多场合作过演讲,但是有一个问题从未启齿,那就是关于诗歌的“通灵”或者说“通圣”的问题,诗界的先辈对此鲜有阐述,生怕自己的感悟不够准确,贻误后生。
我以为诗歌创作不是工匠手艺。一个人,可以学会农具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舟船制造等技艺,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却无法成为诗人。我曾见过许多学习写诗的人,几十年艰苦钻研,虽有所谓“作品”在报刊发表,但尚不知诗为何物,如俗语里的“老汉树”,长不高,死不了,终不能成才。
人们常说,诗人应该是思想家、艺术家。此话不错,却遗漏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诗人必须是一个“通灵者”,或者是一个“通圣者”。先天的“慧根”是诗人能够与江河对话,与大山交流,所谓灵感的产生就是这种交流的结果。
“慧根”本是梵语,为二十二根之一,五根之一。观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破译天地之谜、生出善法之力,成就人世功德,以至成道之根本,为“慧根”。把这一梵语引伸到诗歌创作,我看“慧根”就是一个人的天才条件。一个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与人的智慧也同样有很大差别。“慧根”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仅是对天赋的开发、丰富。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便是一个人有很高天赋的角色,如若放弃了后天的学习、开发,天才就会埋没!我以为,真正的诗人,他的天赋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施展,那么他就可以是一个“通灵”、“通圣”的诗人。
阅读了你的新诗集《水之钥》,我想我们可以讨论这一问题了,我的感悟如何,见面详叙。
祝:
诗越写越好!
何时再出新诗集,让老夫先睹为快。
谷溪
2013年7月1日
http://s11/mw690/001ocG7Egy6DEuebNrkaa&690
http://s4/mw690/001ocG7Egy6DEufe4ld73&690
http://s10/mw690/001ocG7Egy6DEugd5Gxb9&690
http://s6/mw690/001ocG7Egy6DEuhjWJf15&690
http://s11/mw690/001ocG7Egy6DEuoDHJgaa&690
http://s8/mw690/001ocG7Egy6DEujMz8H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