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其实是生活方式
(2011-09-04 23:58:09)
标签:
成路短札诗歌一份作业文化 |
分类: 积馀堂札记 |
写诗,其实是生活方式
——在彬县读书班结束会上的发言
我能和几个有趣的朋友在十天的时间里无休止地交流,是这次活动的重大收获。我言笨,和朋友在一起多是听,然后脑子里质问自己,对于诗歌便有了片段的思考。
1、诗歌,在文学的分类上它只是一种样式,而我们泛意地看待诗歌,它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关联,就像这十天里和有趣的朋友交流,便是诗意的。那么写诗,对于写作者个体而言仅是生活的方式,如同恶俗的人蹲在街道上看行走的腿。
2、个人的写作要搭建自己的结构方式,然后具体的写作是让这个结构饱满。我一向认为每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是思想的短语,但它融在了一个完整的结构里,必然会是具有体系的思想考虑。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我的反对,那就是格言写作、事件写作等,这都是些把诗歌割裂的暴力方式。如果能够把格言的思辨,现实事件的颂扬,或者忧思溶解在自己一贯的写作实践中,让其哲学化那是最好的。
3、具体到诗歌写作的做派上,我以为诗歌是情绪的叙述,不是事物的总结,更不是哲学的归纳;诗歌是意象完美的建设,不是历史、现实的重述,更不是生活的临摹,像有些当下诗人的作品严重地缺乏基本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构成(这里我要提及小说,上海的《故事会》永远划归不到文学期刊类,就是因为它刊发的作品只有故事,没有上升到艺术的哲学空间。而在物化的今天,为了所谓的读者量,一些作者写出、一些编辑编出复制生活现场的长故事,我鄙视他们);诗歌可以是片段的、猜想的,但是美的结构必定是完整的。
4、个体的创作是在记忆、经验的综合反应之下形成的,我把它称作为地质(自然质)的发育。在这样的想法下,写作者可以不考虑大众,但有必要分拣出属于自己的有效读者。那么,作者就只有通过储备能量来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和别人比较具体作品的高低,因为写作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大家都是写作的人。在这里我还要说,天才的灵光可以一闪而过,是不可靠的,唯有扎实地坚持个性的写作,才可能有所收获。
我们写作,是我们为了快乐。
20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