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林》论坛的采访(2)

(2010-06-27 11:35:31)
标签:

成路

诗学访谈

诗学论述

文化

分类: 诗·杀死时间的眼睛

http://www.lianyuwenfeng.com/dispbbs.asp?boardid=26&Id=2569

 

西域谷子:请你对当前诗歌总体形势作个评估,指出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成路:我个人以为当下的诗歌虽然泥沙俱下,但它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1、积极参与在社会的各层面、各领域;2、在庞大的诗歌写作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诗人潜下来虔诚地为诗歌写诗歌,像已故的昌耀、活跃的叶舟、致力于诗歌推广的发星、宗教般地忘却世俗的宗霆锋等等,他们都是为诗歌做出贡献的优秀诗人;3、诗人北岛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是汉语写作者的荣誉;4、当下诗歌的消极面唯有诗人忽视了读者的智慧。

西域谷子:有人提出诗的“个性说”(即诗要有鲜明的个性)和“非个性说”(即突出共性,抹去个性或个性消隐),你对这两种说法是怎样看待的?

成路:我主张诗的个性。不但诗歌,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个性突出,只有个性突出了,才能彰显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哲学,以及美学原则,艺术作品是创作,不是复制。

西域谷子:何为“纯诗”?是纯诗好还是带点杂质的诗好?换个说法:是纯净水好还是矿泉水好?

成路:一首诗的好坏是看它的品质——核心的精神能量的输出。纯净水是加了矿物质的水,矿泉水是从矿石里带来矿物质,只要它携带的矿物质对人体有益,就是好水。

西域谷子:年轻诗人多以感性(情绪)入诗,年老诗人多以理性(经验+认识)入诗,你认为哪种好?

成路:写诗不是工业流程,没有绝对的参考系,只要诗人个体感觉到怎么样入诗好就怎么来。

西域谷子:现在文艺界流行“潜规则”一说,诗坛有这种情况吗?如何克服和消除“文化腐败”?

成路:我在基层写作,对这个问题不曾思考过。

西域谷子:据你观察,网络诗坛和纸质诗刊,哪个潜力更大、好诗更多?

成路:网络诗坛和纸质诗刊只是载体的不同,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不应该是对抗的关系。两种媒介各显优势,网络容量的广大为诗歌繁荣和泥沙俱下提供了可能性,纸质诗刊在有限的版面中把诗歌文本固定下来是它的优势。

 

兰雪:在具体的诗写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如果离现实太近,诗歌就会显得太实,反之,则显得太虚。请问你是怎样处理现实生活与诗歌的距离感的?

成路:对现实作精神的意象转化,这样就有诗意了。像我“用皮袍拂去天空的垢痂”就是在公共汽车站看见一个妇女用皮裙子擦自己的眼睛而得来的。

兰雪:论坛上经常有真诗与假诗,真诗人与假诗人的辩论,请问你心目中的真诗、真诗人又是怎样的?

成路:不准备用诗人作头衔的写诗者是诗人。

兰雪:一个诗人写到某种程度后,很难再进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剩下的时间,大概就是重复与复制自己和别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放弃诗写,而仍有一部分人在继续,他们的生活中,生命中,已离不开诗歌。但是,对后一种情况,诗坛上很有一部分人是持否定态度的,对此,你怎么看?

成路:超越自己的写作是艰难的,停止不写永远没有超越的可能性,我向用生命写诗的人表示敬意。

 

墨人钢:如今乡土诗的提法似乎弱了,但现在大多诗人的诗歌意象依然挣脱不了乡土情结,这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诗歌本应追求的境界?

成路:诗人的诗歌意象往往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不开,也是不可逃避的,像我的战争经历是我在写作中就无意识地把战争的一些语言作为意象引入到诗歌里了。

墨人钢:近期又有城市诗的提法,您认为城市诗的提出有何意义?

成路:中国从乡村为主体的社会形态转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形态,我们的80后、90后从出生到成长都在城市里,那他们的诗歌体裁和意象会以表现城市生活、样式、理念等等这是对的,而就必须给出一个“城市诗”的命名,可有可无。

墨人钢:毋庸置疑,现在诗人很多诗人是生活的“弱智者”,有很多诗人在生活中处于混沌状态,许多流浪诗人不过是另一种乞讨的方式,而现在还有很多诗人裹着料峭的生活,似乎是诗歌让他们远离了现实,对此您怎么看?

成路:在清风徐来朋友的问话中我说过,诗人首先是生活中的俗人,我们的陶渊明也在东篱下种了自己的田地,这就是说,诗人的物质欲望受精神欲望操控就好了,而不是离开生活就好。我的看法。

 

赵大海:问一下成路老师,诗歌论坛上似乎很少见到您的身影,您对现在的诗歌论坛如何看?上面贴的诗歌估计您也读过,您觉得诗歌论坛对当今的诗歌发展起到的作用何在?

成路:我是一个老派的人,在论坛上很少出没。作为一个可供诗歌面世的载体,诗歌论坛的出现和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对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就是最起码可以让诗人们在第一时间交流和欣赏。

赵大海:如今的诗人博客已经成为博客中的主要生力军,您觉得博客对于诗人来说该如何利用会更好些?

成路:博客最大的用处就是作品的备份存档

赵大海:对于诗林论坛,还是个在发展中的论坛,您大致浏览一下上面贴出的诗歌,您认为这些诗歌大致上如何?您对诗林论坛的诗歌爱好者们有何好的建议?

成路:《诗林》论坛上的诗歌有比较好的作品,你们都集中在月份“精选”里了。能在论坛上贴诗的诗歌爱好者本身就是写诗的人,那就热爱诗歌,热爱诗歌写作者。

 

兰雪:成路老师,你与刘全德的访谈中,谈到原文化这一话题,但是,诗坛上有的人认为,“原文化”是个伪命题,请问你怎么看?

成路:当你见了生你的女人叫“妈妈”,养你的男人叫“爸爸”,这有什么虚伪的。“原文化”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源所指,对地理和历史文化的一种还原和继承,对文化发源始终样态的发现。是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