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与我的心灵成长(演讲提纲)

(2010-05-30 22:17:32)
标签:

成路

演讲提纲

文化

分类: 积馀堂札记

 

 

 

写作与我的心灵成长(演讲提纲

 

成 路

 

今年的气候不稳,热和冷交替着。与气候相关联的先是西南大旱,土地龟裂,河流消瘦;到最近南方数十省暴雨不断,洪灾提前到来,已经是上百人死亡。于此相比,让我们心灵更为寒冷和粉碎的是玉树地震,校园凶案。

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灾难和人祸的年份,我们坐下来交流文学,使灵魂深处不由生出暖意。这就是在社会、人和人的交往已经全面物化和交易化的当下,不管是读书的人或者不读书的人,依然敬畏写作的根本原因。著名作家陈忠实说过:文学依然神圣!这份“神圣”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只要你参与了写作,你的心就能得到一份安详。正因如此,我今天从写作与我的心灵成长说起——

 

一份油印小报使我在生命里坚守写作。来之前我就知道清平川采油厂有一份《清平川简讯》,这份油印刊物刊发油矿的动态新闻和职工表达内心世界的抒情性文章。其实我的写作就是从办油印小报开始:1985年末,我随部队去了老山前线,在充满死亡的战场,对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等等都得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选择了诗歌。在我选择诗歌表达的时候,和战友成立了“小草”诗社,编印“小草”诗报。这份报纸巴金老人三次题词,全国无数新闻媒体报道。这份小报的诞生,使老山前线形成了一个战士诗群,也是我的诗学思考得以成熟。后来我在“我的诗歌写作和生活意见”里这样表述过:艾略特赞誉优秀诗人的词语是:下地狱的能力。其实地狱和天堂之间的距离是一个人的高度,人做导体使天地相通。大地的品质是生长,诗人只有获得了这一本源的、优秀的品质,感应、理解后,借用根的动力完成自己的精神姿态,灵魂观念,实现具有根柢的诗歌创作。这是一条充满锋刃的秘密通道,需要宗教性、奴隶性的虔诚,如同纤夫拉搁浅在河滩的船只一样充满力量和勇气,背负着精神的纤绳,用生命自身尊敬诗歌。

在我的生命背景当中,南线战争的旅程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这段“战争是史诗”的经历浸淫着我的灵魂,是在后来的年份里我的灵与魂纠斗的全部,斗争尖锐,有时候自己也颤栗,结果简洁、犀利地呈现了大地性品质的信仰,这也是我诗歌建构的初始源。初始源是什么?是我在战场的思考。混沌的少年时期缺乏恒性的记忆,当开始需要永久性地记住事情的时候,我被热烈的血液,士兵的遗体包围了起来。死亡和恐惧笼罩着万物,触摸亡者的心灵,神圣的秘语在教化、影响、消解我反叛生命的意念,悲壮隐蔽地过渡成我的精神意象,光芒的幻象在灵性的指引下自然而然地生长。

当然,这盛大的战争使任何个体都处于软弱、无助、茫然,甚至愤怒,这是死亡的边缘。幻象让我触握深度的时辰,不朽的语言凶猛、激烈地敞开,和我进行宏大的拥抱,庇护恐吓的灵魂,清洗残酷的目击之物。

多年来,朋友和我讨论那场战争时,我总是说,眼睛里看见过了那么多的死人,铁硬的气息,混合着苍雄引导我的思想走上了歌颂的道路。这是烈士的灵魂要求我必须这样做,这是我的诗歌里渗入的原形和我战斗的胜利结果。

这就是我在这里谈油印报的原因,是想说明在一个地方,一个读书会、一份自己的油印报它可以制造一种氛围,可以做一种引导,就是通过与文学有关的途径能改善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那就是向善、向上。

 

阅读和观察使人在幸福中看见事物的根底。2006年,我牙疼引起了偏头疼,折腾了大半年,在这其中我感悟到,写作者在自己的作品完成后首先是愉悦了自己,这是能把握的,后是愉悦别人,能愉悦多少人,是没有把握的,但我们自己要努力。不管怎么样这种努力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是从阅读开始。但在消费时代的今天谁在阅读?有资料说,在美国,一个成年人每年只花99小时读书,而看电视的时间是1460个小时;另一份资料说,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读书不足5本。

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和读书是孪生兄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说,现在文学边缘化了。我补充说,现今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边缘化了,只剩下两样没有边缘化,那就是争取权利和赢得财富。争取和赢得制造了浮躁和喧嚣。而选择读书和写作,是人能获得规矩、智慧、健康——这一切旨归心灵。卡夫卡说:书是挥舞着对付内心世界冰封的大海的斧头。是这样子,在阅读中获得力量,使我们解放和重生。

写作者是在阅读中成长的,一本优秀的书,是作者非凡才华的呈现,心血的浇注,它会把写作方式、写作技巧、智慧的哲学、创造的动力等等告诉你。只有大量阅读优秀的书,才能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当然,阅读不全是为了写作,也有一份是热爱。阅读的过程就是和智者对话的过程,回到历史现场的过程。有一句古话: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就是在品质高尚的书里汲取营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卓越的人。

像我们读黑塞的《玻璃球游戏》是沐浴在慈善的光芒里;读穆旦的诗是在象征寓意里倾听心灵的思辨;读史铁生的《病隙碎记》和作者一起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激励我们人生的志向是向前。

写作是在母爱的包容性中进行。我认识的一位女诗人,面对当下人和人的对垒状态,心灵和心灵的抗拒状态,她在“地铁”组诗里写道:“我是一个痴迷的等待者/在西部的地铁口等人/多少年了,春风归来我也不肯离开/我等的那个人在远方/他有帆的心,桨的力量”她等的人是她预设的一个爱人,放置在她不曾去过的黄土塬上,制造出地铁和车票的意象,用钢轨进行连接,祈求世界的大爱。也是她,在汶川大地震后,她把眼泪压制在诗句以外,而是 “就要把半生时光抛掷在这里/就要和这里的浮云、草木结为兄弟”用心向灾区靠近,把心送给灾区,世间的万物,换了心,那就美好了。

当写作者如此地伺候出诗句,她必然已经泪流满面了。我相信在生活中她是一个情感温润、善待一切、尊重生命的人。我也相信,她具有的品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者、写作者都具有。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世间还有文学的存在。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为了换取西藏的和平,自己遁在民间,终生漂泊,而他“一粒无意间丢入土中的种子/无意间便轰动了高原”地关爱着众生。这就是写作者的大悲大悯情怀,用人间的真爱获得世界。他最打动我灵魂的诗句“用石头减轻自己的重量”是本真的人步向完美,体现了完美的价值所在。

价值文本的背后是写作者的观察。我们知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程度,往往用“把这事想透了没有”来表述。透,透彻,就是观察的结果,也是研究的结果。这也是写作者获得幸福的源泉。多年前,有朋友问我,“成路,你什么时候写诗。”我答,“我时刻都在想诗,想透了,写就非常简单。”这是真话,像我写《母水》这首长诗,它是我西部地理文化史诗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其的文化内涵丰富,我从阅读开始,《北疆通史》、《黄河文化》、《河山集》、《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论》、《西夏战史》等等典籍, 2007年夏,我孤身行走了内蒙古乌梁素海至陕西韩城龙门段的黄河从河套地区进入蒙秦晋峡谷段。然后,思考了一年多,把行走中眼睛看见的现场和物象自然地放置到黄河的各部,让其归位,使其完整。这样黄河的凶、顺,我看做是一个生命体的本能反应,“他”是没有隐喻的。一年后我才开始写作。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当我写下最后一节诗“这个月,援引方向的塔柱/从金黄的水里分拣出雕像的血/调往生长的巴颜喀拉北峰//这个月,光荣的门额之南/七十二尾透红的鲤鱼和宁静并排站立”时,如同英雄又一次胜利——溢满幸福,这是征服的幸福,随着作品在时间里被人认同和获得赞誉,幸福在持续着。当然写作中每出现像“而我,和十二个姊妹/把河水扶起,把城堡扶起/沐浴岁月的慈光/就像英勇的死者倾听祈祷的颂词”自己祈望的诗句时也是幸福的。想想,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秩序的文字世界,能不幸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