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知识分子解脱烦恼幸福修炼健康休闲武当文化生活哲学心理学性命双修 |
分类: 杂谈妄论 |
题记:学佛学道到底信什么?文章中我们说到:“我们有一种自动趋吉避凶的能力”,文后我们说:“因为这个‘车’是自动驾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许你还没有体验,但是看过下面的摘录,特别是理解、或体验了“证悟、见性”这部分内容就明白了。阅读这里的内容,如果参考“为谁而玩,第三者是个什么东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也许更明白些,是为建议。
佛教是告诉世人如何由迷起悟的宗教。其教义大体针对‘迷’与‘悟’两种层次作深入的解析。庞大的佛学系统,即以此为支柱。十牛图,便是禅宗对这一庞大教义体系的浓缩。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依照这种思想,用图画将寻觅本性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排列的便是十牛图。用这十幅图画说明由迷起悟的十段历程,是后代禅师的综合整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修行者都必须一一地经过。这十段历程,可用下列四个阶段加以说明。
(1)起步摸索︰这个阶段包含修行者对开悟境界(见性)的向往与寻求(寻牛),修行若干时日后所获得的某些不甚明确的见性体验(见迹),以及终于有悟境产生(见牛),然而却仍无法清晰、全面地把握。古今中外的修行人,在这一阶段里停滞不前,终不能‘鲤跃龙门’的为数最多。
(2)证悟、见性︰这一阶段包含得牛、牧牛、骑牛归家三图。‘得牛’是指清晰、全面地见到本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染污习气的牵引,因此,这一境界还是有退堕的可能。于是,在证悟之后努力地维持、调御(牧牛),久而久之,这条心性之牛,自能驯服,而让你安稳地‘骑牛归家’。禅宗六祖慧能在证悟、得到衣钵之后,有十余年时间销声匿迹,其行踪为《坛经》所未载,这当是在某处从事‘牧牛’功夫的缘故。
(3)功夫纯熟︰这是悟境更加稳固,功夫愈趋精淳的阶段。本性的证悟境界完全稳定,‘人’与‘牛’合而为一,心目中不再有牛存在(忘牛存人),进而连觅牛的自我意识也一并不存(人牛俱忘),终于回到法性的本来面目(返本还源)。本地风光,自然朗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4)渡化众生︰小乘的修行功夫,大抵到返本还源即止,而大乘佛教则必须转而从事渡化众生。证悟者不应只在山林中自我满足,应该到人间垂手渡众(入廛垂手),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其故即在于此。
(2)证悟、见性︰这一阶段包含得牛、牧牛、骑牛归家三图。‘得牛’是指清晰、全面地见到本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染污习气的牵引,因此,这一境界还是有退堕的可能。于是,在证悟之后努力地维持、调御(牧牛),久而久之,这条心性之牛,自能驯服,而让你安稳地‘骑牛归家’。禅宗六祖慧能在证悟、得到衣钵之后,有十余年时间销声匿迹,其行踪为《坛经》所未载,这当是在某处从事‘牧牛’功夫的缘故。
(3)功夫纯熟︰这是悟境更加稳固,功夫愈趋精淳的阶段。本性的证悟境界完全稳定,‘人’与‘牛’合而为一,心目中不再有牛存在(忘牛存人),进而连觅牛的自我意识也一并不存(人牛俱忘),终于回到法性的本来面目(返本还源)。本地风光,自然朗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4)渡化众生︰小乘的修行功夫,大抵到返本还源即止,而大乘佛教则必须转而从事渡化众生。证悟者不应只在山林中自我满足,应该到人间垂手渡众(入廛垂手),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其故即在于此。
附、廓庵师远〈十牛图颂〉︰
(1)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2)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3)见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4)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5)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6)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7)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8)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9)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10)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1)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2)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3)见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4)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
(5)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6)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7)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8)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9)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10)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前一篇:学佛学道到底信什么?
后一篇:好可怕!——90后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