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老师都想强奸女学生——并教她们做人……

(2007-10-19 00:02:17)
标签:

随笔/感悟

情感空间

健康休闲

人文风光

哲学教育武当山

两性

心理命理

烦恼解脱

寓言

分类: 网友交流

男老师都想强奸女学生——并教她们做人……题记:因为写作“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上网查询相关文章,发现冯文和律师一篇妙文,本文意在对冯文和律师的正确观点提供心理学支持,也期望网友了解心理学一方面的作用,没有抨击时政的意思。

 

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本文引用的三篇文章,如果串起来看……


  惊闻某地开学初,让小学男老师统统签下保证书:“保证绝不强奸女学生”。这完全是违反基本人权,绝对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可以想象当每个男老师在签下保证时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在他上课时,一看到女学生,他是否要不断地想起那个“绝不强奸女学生”?我真的担心,一个老师如果他老是重复在想“绝不强奸女学生”反而可能诱发他深藏的犯罪基因。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推定每个男老师可能都要强奸女学生,都是潜在强奸犯,然后,再让这些潜在的强奸犯来教孩子们如何做人。

  据说,一个刚从北大毕业的男老师觉得这个保证不够全面,于是找到女校长。
  男老师问:“可否强奸男学生?”
  女校长(平静的)答:“不可。”
  男老师:“可否强奸年轻女老师?”
  女校长(有些不高兴):“不可!”
  男老师:“可否强奸中年女老师?”
  女校长(生气的):“不可!!”
  男老师:“可否强奸女校长?”
  女校长(大叫):“你试试!!!”
 
二、在佛道中,认为一念之诉求都能实现,只是随当事人心力大小实现有早晚而已。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说明的是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与此实验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相反消极的不良期望对人行为的影响也不容置疑。

 

三、社会心理注重正面引导,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反面作用,像恨也是爱的一种形态,这样的现象应该被广泛重视,心理诉求正反面强化都对人们心灵成长不利。

  在面对集体无意识时,个体先碰到的是自己的阴影。对阴影的认识也有着不同理解方式。 
  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一种重要原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阴影包含着非个人的内容。这是一些被压抑的,甚至从来不会浮现于意识的邪恶的东西。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原型,阴影具有极为深厚的根基,事实上它包含着来自我们前人类祖先,动物的基本本能。因而它就包含了所有社会认为是邪恶的、有罪的和道德败坏的那些冲动。从此角度理解,阴影代表了人性恶的内容。简单说,阴影所代表的正是恶魔的所有品性。
 
  对个体阴影的理解,可以从补偿观点来看:阴影包含了为个体有意无意忽略或压抑的东西。我们自小就受到教导,相信一些东西是不好的、是恶的,于是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让自己看见它。而对这些被深藏的东西,我们就相信自己是不具有的。但事实上,它们没有消失,而是成为阴影的一部分。由于不同的个体天生的禀性不同,经历不同,于是他们形成的阴影也就不同。如一个喜欢退让,爱好和平的人就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的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就成为这人的阴影;而对一个攻击性颇强的人来说,情况恰好相反,他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屈从成分,而这种成分也就成了他的阴影。从此方面说,阴影极可能包含了虽难以融合进个体生活但却为个体所需要的价值。由于个体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的这部分,因而个体往往从自身中很难观察到自己存在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的难以接受,所以个体往往在意识中将之予以否定,但是通过投射,个体的阴影却很容易在别人的身上体现出来。他人身上让自己看得清清楚楚但却让自己厌恶至极的那些品性或冲动往往就是自己身上所不愿承认的阴影。 
  然而,阴影作为人格的阴暗面却又容纳着不可抗拒的冲动所具有的惊人的力量,蕴含了有价值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它既是动物性本能的源泉,而且也是自发性,创造性,洞察力,以及深厚情感等一切对于完美人性所必须的特性之强有力的原动力。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阴影呢? 
  为了能在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习俗和法律不发生冲突,人们有必要去控制自己的阴影。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人们对阴影的态度采取过分否认与压抑的态度,却是不恰当的。一方面,这种压抑往往是无效的。因为被压抑的东西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只会埋藏得更深一些。蛰伏起来的阴影,在静候着重新获得控制地位的时机。当自我陷于虚弱或处于危机时,阴影会突然爆发出来,而且会以一种完全不可控的方式爆发出来。这往往会对个人与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完全压抑它们,我们就又可能削减或毁坏掉阴影具有的合乎需要的品质。当阴影完全被压抑的时候,个体的人格就成为迟钝而无活力的,割掉了来自历史的本能智慧。荣格认为这种智慧是极其珍贵的经验的源泉。在这方面诚如伟大的诗人里尔克所写的:倘若我的魔鬼弃我而去,我怕我的天使也会振翼而飞。 
  因而对阴影,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它、面对它,并将之整合进个人的整体之中。当我们正确地面对阴影时,就能把这些力量融化进实际经验中,而使它不仅仅是我们的敌人,还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后记:1、关于心理学理论与现象,很专业,不想展开,通俗地解说可参阅“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2、知识,我们对事物了解以后,正用和反用是“智”的作用;知正反而“用而不用——正用、反用、不用(向上一着)”,以利人利己、解脱慈悲为宗旨,适时而动、慧光常照才真正是人生完美。
  3、小故事大道理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人文社会,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