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不识泰山(芹生)
我的恩师――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脚下,望着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声念道:「秦川就是这儿。」
不远处一位农夫听到了,赶紧向他纠正说:「先生,这儿是泰山。」
那位念秦川的读书人,回头瞧瞧那拿锄头的草地郎,端详了一会儿,再往山头上瞧瞧,便说:「明明写的是秦川嘛!你说什么?」
「唉呀!我告诉你,这里是泰山!」农夫急得不得了。
「你啊!不识字吗?那山头上写的明明是〖秦川〗」那读书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我啊!在这里住了五、六十年,只知道有〖泰山〗,没听说过有〖秦川〗,你念错了!」农夫也很自信的样子。
「你才错了呢!」
两个人在那儿吵了起来。
「好!好!你既然说是秦川,那咱们来打个赌,赌二十个钱。咱们到村里找个老师评评理,看看谁是谁非?」
「好啊!一言为定!」那读书人说。
于是两个人一起走到村里,找到了学堂里的教师,把缘由从头说一遍,请老师做个公道。
那教师笑着看看那草地郎,又看看那外地读书人,摸摸下巴,慢条斯理的说:「是秦川!」
那读书人乐坏了,一脸得意洋洋的神情向农夫说:「跟你说秦川就是秦川,还要打赌,输了吧!」
他拿起二十钱,笑哈哈的走了。
这农夫愣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眼睁睁地看着钱被拿走了,又被酸了一顿,等到回神,才想……
「不对啊!明明是泰山,那教师怎么?……」
「老师啊!您今天是怎么回事?我虽没读什么书,咱泰山人,什么时候变成秦川人了啊?」
「唉!老乡!没关系!就这二十钱,让他一辈子不识泰山。你看是谁赢谁输啊!哈哈!哈!」
雪公老师就这样用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心智,刚听到故事的开头,谁也没想到农夫会输掉二十钱,经过这曲折变化的结果,听的人无不警醒,原来一个人气势太盛不够谦虚,会可怕到像那读书人一样,不明不白地被蒙蔽真理,而一辈子永远不识泰山了。
菊香书屋谈到人生怎样才能遇到“贵人”来相助?
人们常听说这样的话:“你有‘贵人’相助”。乍一听感觉有点唯心主义,有点像算命先生的口吻。但是,当我们在社会中经历一定事情之后,回头再看、再想,才发现:在我们的生命中的确有这样使你的生活、事业、学习、工作、婚姻等等发生“质变或者跃变”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贵人”。
贵人职位不在乎高低,贵人年龄不在乎老少,贵人性别不在乎男女,贵人关系不在乎亲疏。但是,他或者她却给了我们重大的命运转折,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迹。这里我先讲两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分配得很差,到了一个边远山区的医院,情绪一直比较低落,多年失去的联络,但是当我毕业8年之后,我们再次相见,发现他已经调到广州军区某部担任要职,地位比我们原来分配好的同学都不错。后来在一次相聚时他给我讲出他的故事。有一次,他出差广州,路上遇到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两口和他一起坐火车,由于车票紧张,他没有买到卧铺,上车时咬牙补了一张软卧(不能报销),一路上和这两位老年人谈得开心,他给两位老人掺茶倒水,互相聊天,期间讲到他的工作,他把自己“怀才不遇”的经历讲了许多,也把自己的“雄心壮志”抒发了不少。临下车,老人给他互留了一个电话。后来同学回到单位,照常过起了原来的生活,过了半年,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老人问他想不想来广州工作,他说当然,可是谈何容易。老人让他来羊城一趟,同学再次到达广州,来到老人家中,这次他发现老人家中戒备森严,原来老人是广州军区一位高官,上次出差是回老家探亲休息,老人要退休了,想起这位火车上认识的小老弟,觉得他踏实,于是把我们同学调到广州,改变了他的一生生活轨迹。这位老人就是同学生命中重要的“贵人”。
贵人也许是凡人,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这样,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70年代,一位后勤部队的班长,老家是四川绵阳的。有一次,他班上的两位战士,家里都是农村,条件艰苦,快到退伍的年龄,但是不想回老家种地,找到班长央求:能否和领导讲一下,想参加部队的考试,上个大学。当时正值推荐上学,没有高考,但是学校选拔还是要基础好一点的,所在部队领导推荐了几个干部子女,考试都很不理想,小学水平都达不到。这时班长来到领导家中求情,领导一听,那就让这两个人试试吧,结果两个人不负众望,考了全军区的前两名。后来这位班长复员回到老家,20多年后,这位班长收到才知道,这两位战士,一个成了全军赫赫有名的专家,一个成了全军的科学家,后来的相聚中,这两位都把班长称为“贵人”。
其实上面两个例子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或类似听说过遇到过。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改变命运的人或者事情,从出生到上学,到毕业工作,到结婚生育子女等等,一生会遇到很多“贵人”。也有人抱怨自己运气差,没有遇到,那人生怎样才能遇到贵人呢?我认为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乐于助人。善于帮助别人的人,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要想遇到“贵人”自己首先要做别人的“贵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才能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贵人之所以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品格和特点,没有无缘无故的”贵人“。其次,积极储备。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心理储备很重要,贵人是帮我们指路,要进步主要靠自己,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平时我们还是要刻苦努力积极储备才可以。最后,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贵人出现时要积极主动,迎接机遇的挑战。
人生路漫长,遇到贵人是改变命运的机遇,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经过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每次机会,享受快乐、多变、波澜壮阔的人生。
我们一再说到的修习,换成现在的语言,就是生命的自我教育、改造、优化、超越、完善等等。这里所以说“自我”,当然不是说外在的影响不重要,而是着重在内因真正起作用而言。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能意识到需要修习,实在说是相当的不容易。如果有人以有言无言的说教,使你动了这种念想,他就是你的启蒙老师,希望你抓住不放;如果是一事一物,一个观念触动了你,这也是你的启蒙老师,希望你也能抓住不放。所谓“抓住不放”,就是使你的所得最大化。首先,动用你一切的知见,结合你的人生阅历,使你的所得最大化;其次,随你知见的改变、阅历的增加,时常地榨取一些营养,使你的所得最大化。
诚然,能意识到修习确实是非常地重要。但是,意识到修习并不意味着就能修习,就会修习。所以,能够借助一个明师的指导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缘分啊,怎样才能得遇明师呢?
关于明师,道家还有一个说法:对于修习,不是学生找老师,而是老师找徒弟。这又怎么说起呢?对于修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一个过程,就像你从小一直成长到今天一样。这就是说,你所能做的也只能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像我们前边所说,你会有很多老师在你进步的每一个地方等候你。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随心所欲、无可事事了,我们不是知道努力才有机会,也就是自助天助。前人云:“修德持恒明心时,恩师自寻至静室。”
这句话诚恳地说明了师寻徒的先决条件,关键是寻师者自身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蓄德为先,明心待时是中肯之言。实修者必须有德、有志、有探道之勇气,才能水到渠成,机缘际会,寻到明师接引。
佛说后世的众生,假如找到了善知识,“应当供养”,如何供养呢?“不惜身命”即使累死了,被整死了,为法忘躯,都不在乎。
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传中,密勒日巴替师父盖房子,千辛万苦盖好以后,还被师父痛骂一顿,谁叫你盖在那里的?拆掉!密勒日巴只好一块一块拆下来,重新盖过。盖好以后,又被骂一顿,再拆掉,重新再盖。如此盖了四次,师父就是这样整他,他的师母看了不忍心,直哭。他走了没有?他就是不走。
禅宗二祖神光去找达磨祖师,就砍下了一只手臂。
云门祖师怎么悟道的?云门去找睦州和尚的时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让他进门。云门不死心,来了几次,跪在门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门关起来。假如是我们的话,早就破口大骂了,云门没有,他是来求道的,他还在参禅呢!有一天云门想到一个方法,又来叫门。睦州开门见到云门,又准备把门关上,云门一个箭步上前,赶紧把一只脚伸进去,这下子你总关不了门了吧!睦州禅师可绝了,硬是狠狠地把门关上去,结果,云门的脚断了,哎唷一叫,哈!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