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谈天说地文化教育心理命理生活哲学超越解脱寓言武当山 |
分类: 杂谈妄论 |
朋友来武当山收获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作品如下:
朋友很是自我欣赏,特别命名为“山里娃子”在圈子里传阅,大家都很赞扬。朋友告诉我:她老师提出异议,“山里娃子”应改为“稀客”;命名为“山里娃子”是摄影者看孩子,而“稀客”是孩子看你。随着观察主体的变化,意境也就大相径庭了。
我说还有一个“角度”,谁在看你俩,朋友大悟!
说到朋友的作品,老人也赶紧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哆嗦一下
。上边的照片是朋友在武当山摄影时我记录的镜头,和“第三者创造美:没有第三者生活象啥话!”这篇文章的用图是一个性质。

画面是朋友在发现美——主体在观察记录客体,你看她好累吧,什么角度美呢?
老人好轻松吧,一边站着,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第三者创造美”诞生了。
不是吗?一个美的观察、体验和追寻者(主体)与武当胜景——玄岳门(客体)构成了画面,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但是,如果没有第三者——摄影者——老人这个幕后英雄,这个美能呈现在大家面前吗?
(摘自“第三者创造美:没有第三者生活象啥话!”)

太调侃了,很多朋友没有体会“第三者”是个什么东西,说不定还真把老人当成“第三者”了,把比喻当真了,冤枉;也好,再写,又成一文:“为谁而玩,第三者是个什么东西?”。
有朋友说“知道”了,“第三者”是能观察到自己“理性”和“感性”的那个东西!
好!
但是,能被“第三者”看到的“理性”和“感性”却还是支配着我们的生活,“理性”和“感性”是会犯错误的,你知道吗?(见“第三者创造美:没有第三者生活象啥话!”)
还有,一般人的所谓“第三者”还是“理性”和“感性”,只不过是更潜隐些的“理性”和“感性”而已(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和“三人游戏,昨晚我射了六次,女友痛得都哭了!”),你真知道了“第三者”?
老人没有实证,不敢乱说话,所以借了韩金英的“第一感觉是……”(见“为谁而玩,第三者是个什么东西?”)。“第一感觉”我们总是抓不住,我们眼光刚展开(乾坤用事,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的两义”)就立即(太快了)变易了,《易》上说是“坎离”取代了“乾坤”的正位,为什么不能说是我们心里的“沉淀”障蔽了我们的真心呢(易经是这么翻译
)?老人觉得:心里确实没有一丝的沉淀,你真心就应事了(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当我们面对死物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主观在观察,现在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个“第三者”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那么,当我们面对一个活物的时候呢?
好了,我们回到“娃子”上来,你在观察,“第三者”如影随形;娃子呢?娃子在观察,“第三者”如影随形。
两个客体,是相异两世界!
俩主体,是不同俩主人!
“第三者”是二还是一?
前一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后一篇:绝了!什么也没有失去,还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