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当老人
武当老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40
  • 关注人气:2,5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大爹亲老幺妈爱生下老二用脚揣

(2007-02-12 14:38:45)
分类: 杂谈妄论
  这篇文章是接着“他爹她妈孩子仨自私下流有烦恼”介绍这一家五口。
  事情要从“开天辟地”说起。请朋友阅读下面的内容最好再阅读一遍并打开“认得并不一定明白:一的内涵”一文对照看。
  开天辟地从混沌开始,在“认得并不一定明白:一的内涵”中说到混沌:
  “心思”、“眼光”还没有“展开”,但是,“心思”、“眼光”已经从其它地方“收回”,就是这个已经“收回”还没有“展开”的一点上,这个时候你没有分别,也说不上不分别,道家叫“混沌”。
  再说接着发生的事情。“混沌”的“一”中发生、生起了“心思”、“眼光”……“能见”和“所见”的分离……“能见”——“轻清者为阳,上升而为天。”就为天,在周易中就是“乾”卦;“所见”——“重浊者为阴,下凝而为地。”就是地,在周易中就是“坤”卦。
  可见,我们平常说的天空、大地也是所见之能见一部分,“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楞严经)”
  你看,就这么简单,开天辟地就完成了。
  1、朋友们仔细啊,你要是能把叙述当小品看就好了,不要错过好镜头:
  “乾”为阳,为男,他爹出场、亮相;
  “坤”为阴,为女,她妈出场、造型;
  朋友们要记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的两义”里倒数第三段有这样的结论:
  它、“混沌”、“惚恍”、“无”、“无名”就是阴,其它的一切——不论精神或物质的现象——都是它的现象,是“有”、“有名”、阳。
  因此,上边说到的“他爹——乾”、“她妈——坤”都是“有”、“有名”、阳里再两分,千万记得啊朋友!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当我们(修炼)逆转(提升生命层次)回去的时候,是一个关隘!这里“再分”前后就是道家先后天之别!
  2、我们再回到“认得并不一定明白:一的内涵”中,文章接下去另起一段(倒数第三段),这是在介绍老大——“自私”和老幺——“下流”的出生:
  你能看清楚的时候,是“乾”“坤”相接,“乾”变成“离”——纯阳有了阴,“坤”变成“坎”——纯阴有了阳。
  这里的“乾”,道家按人们习惯说灵魂,佛家叫“第八识”之“见”分;这时“坤”,道家称为(体)魄,佛家叫“第八识”之“相”分。一般人能够修养、体会到这里非常不容易,也是我们(修炼)逆转(提升生命层次)回去的一个关隘!
  朋友们啊,稍微有些形象思维能力吧,也就不难发现:
  “离”——是乾变来的,有他爹些特点;但是没有他爹那么光明正大了,有了些阴气。因为和他爹相象,所以为长子;因为有些阴气,就多了点自私(老人将另文展开说明),所以起名“自私”;
  “坎”——是坤变来的,有她妈些特点;但是没有她妈那么厚德载物了,有了些阳气。因为和她妈接近,所以为幼女;因为多了点阳气,就多了些流“动”性,就是多了些下流(也另外介绍),所以起名“下流”。
  3、大家都知道,男女相遇,一定会发生点事情,不然哪还有故事:
  “乾”“坤”相接的情形可以无限细分,就是万物,所以说“化成万物”——“天地形成之后,阴阳之气又相互激荡,化育而生成万物。”
  朋友们仔细啊,从这里的说明我们应该知道“坎离”也在万物之内,如果“坎离”极其“升华”的话就是“乾坤”,也可以说“坎离”是局限着的“乾坤”。
  这里的万物就是思想(为什么说万物就是思想?请有心的朋友参考《武当山说什么》之“玉虚宫”,或者学佛的朋友参考《楞严经》之“五十阴魔”内容),换句话说,思想是这个时候的产物,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思”能“想”。
  好了,把一家五口排个队,记清楚一点——“乾”、“”、“万物”、“”、“坤”,和“他爹她妈孩子仨自私下流有烦恼”一文对接:
  他爹——识——乾——场态;
  自私——意(根)——离——等离子态;
  烦恼——思想(万物)——气态;
  下流——感受——坎——液态;
  她妈——坤——精神“固态”——物质五态。
  4、一般人总是认为,没有思想我们就不能有能见所见之能“见”,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更能全方位地“(没有思想或者说思想很潜隐的能‘见’就称为)观照”、体会事物,信不信由你。
  大家不会否认,我们能够观察到思想,这个事实总是会让我们有些启发吧?
  严格地说,我们有能见所见都是妄想,所以“乾坤”用事也是妄想,这个时候叫“颠倒”妄想。为什么说叫颠倒妄想呢?从“混沌”发生“乾坤”再变化“坎离”而“万物”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认识作用就是这个次第顺序形成,所以当我们修养、体会到“乾坤”用事的情形,在这个“乾坤”用事的关键点上就存在顺逆之分野,如果逆行就会体会“混沌”即体会了“一”,因此其效用当然也大向径庭。张三丰说:顺为人,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我们也知道思想有强弱,所以前人就说:物质是坚固的妄想,感受是虚明的妄想,思想是粗浮的妄想,意(根)是潜伏的妄想,识(乾坤)是颠倒的妄想。可以看到,我们能意识到的思想是很有限的范围,思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我们能看到光的范围、能听到声的范围一样,都是很狭隘的范围——整个范围中间的一小部分,有巨大的可扩展性。
  我们比喻中,思想就是老二,老二离他爹隔着“自私”大山,离她妈隔着“下流”之河,所以既不象他爹也不象她妈。没有“亲”也没有“爱”不是好事,话又说回来,也就没有人管不是,所以就更自由些。离的远了,当然就“思”就“想”,既“思”又“想”当然就“烦恼”了。当然没有人“用脚揣”它了,不过它太灵活了,两边“晃荡”的结果,不是“碰”“自私”就是“撞”“下流”。大家把这些描述落实在自己的身心、生活里,多体会一些,是不是这样子呢?
  和“他爹她妈孩子仨自私下流有烦恼”一文参照看,我们已经知道了老二些情况——思想、烦恼。思想是从它本身活动说,烦恼是从它对我们身心的作用上讲,如果从“相”上说是分辨、观察。老二的情况有些复杂,老人接受朋友建议,不再写太长的文章了,我们将随后用几篇文章来介绍。
  另外,“认得并不一定明白:一的内涵”最后一段,我们千万不能忘记:
  如果你认识的是宇宙,说宇宙大爆炸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这个“大爆炸”是瞬间的“爆炸”而已!
  我们这么费劲地建立这个比喻,尽管是从个体人身心的情况来说明、建立,在以后的介绍里也是以具体人的身心来引导大家体会,但是老人期望朋友们上升到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上考虑,把个体人的身心和宇宙联系起来、等同起来!(请参见“揭破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成份”、“不曾诞生不会死亡”、“学问的层次”及《武当山说什么》)
  不知道朋友们看起来累不累?实在对不起,老人知识太浅薄,总也说不清楚,但是要展开下去,不写这篇又不行。希望朋友们能结合以后的文章,再来体会,弥补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