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体在大自然面前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呢?
自然清泉
2008/5/22
博友荞麦田5月18日在我博客上写的留言,“人类群体在自然面前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呢?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可以征服珠峰,但面对地震,失去亲情时,我们却不知何去何从。。。”
这也正是我们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极大危害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伟大是指十分崇高卓越,
雄伟宏大,超出寻常的。渺小是指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伟大与渺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不是一层不变的。
人类是伟大的,这是无容置疑的。人类经过几千万年的演变走到今天,无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得了有目共睹是成果。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享受人类智慧和成果。从衣食住行,到生产生活比比皆是。从电话、电视、电脑到地球卫星、探月工程,达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卓鳖”、“千里眼”、“顺风耳”的境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群体在自然界面前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呢?答案是伟大的,但更多的是渺小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深刻的含义。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有不测风云”说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它有很多规律我们还不能够掌握。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可以说我们现在对大自然规律的掌握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一步、两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规律。在自然界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物,也有其不同的规律。我们对地震规律的掌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人类在自然界能得以延续,主要是懂得生存之道,要求我们不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春播夏长,秋收东藏,是中国农业社会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吃亏的,就会没有饭吃了。
“人有旦夕祸福”说明人在大自然目前是渺小的,人往往是没有回天之力。面对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压力,我们只要正确对待。压力,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学会应付自然界的压力中得到发展的,慢慢地这种能力变成本能,有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逆来顺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忍”。今天面对四川汶川的地震,我们不再是“忍耐”,更多的是奋进。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解放军、武警战士、医务工作者和全国人们的大力支持,一定会渡过难关的。
有一句话叫“人定胜天”,从哲学的角度说,这个说法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具有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正确的意识通过实践能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定胜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自然界有其客观性和规律性,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否则就不能取得成功。人类和大自然要本着“和谐共处”,人要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运用其规律为我们服务。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部分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是深刻的。由于地球上近年的“温室效应”,导致“厄尔尼诺”等现象频繁发生,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只要地球一个家园,我们要爱护这个家园,与地球和谐相处,迎接美好的明天。
引用博友金象的评论结束这篇文章:
低下头,默默地向逝者祈祷!
擦干泪,坚强地向灾难抗争!
昂起头,坚定地向明天挺进!
鼓足劲,尽快地向小康飞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