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体判断失误表现在对房价和产业发展规律认知不对

(2012-08-02 11:35:37)
标签:

杂谈

商品房屋市场价格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房地产企业行为问题,也不是一个孤零的房地产市场问题。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广视野当中去认识我国的房价问题。

 

房价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货币问题。当人民币超发的时候,当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时候,当房地产开发和消费信贷成为最优质的贷款资源的时候,商品房屋作为实物资产一定会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从而造成房价快速上涨。

 

房价问题其实是一个财政问题。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不对称的时候,当地方政府筹募主要依托土地抵押的时候,当可持续性地卖地成为各地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基本经验的时候,地价成为房价中最主要的构成和支撑部分,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

 

房价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中国进入高速城镇化的发展时期,当排浪式的中国消费演变为房、车、旅游、教育、健康并举的全新特点,当中国住房消费依然牢牢坚守住买房而不是租房的传统观念,较长时期全民对住房需求成为第一内需便不足为奇了。

 

其实,与其批判房地产市场失灵,不如承认市场从未失灵,倒是政府保障住房职责的缺失,使中低收入者产生了对高房价的恐惧和仇恨。谎称“市场失灵”一说,怎么能成为看得见的手轮动乱摸的理由。

 

其实,暴力拆迁从来都挨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什么事儿,土地是国家所有,土地市场的出卖一方永远是政府,土地动拆迁从来都是一方政府的本来职责,动拆迁队伍从来都是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

 

其实,囤地捂盘根本不是开发企业的经营方略,甚至不是策略手段。开发企业要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要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造成外表囤地的大多数原因是政府的规划调整,配套失缺、动迁迟缓和额外要求。

 

其实,任何房地产企业都拉不动整个城市的房价水平,有购买需求房价就往上走,没有购买需求房价就往下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房价,根本不听从行政机构的决策,而只服从于供求关系的平衡。

 

其实,按照总投入和总产出进行比较,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并不算高。在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中,商业银行的贷款比重不过就是百分之十二、三、四,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现在怎么看都不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中国的国有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