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经济环境、个人能力和机遇的差异性,存在着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由此,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银行优惠利率、工资中的住房补贴等经济手段,向中低收入者提供廉价房和廉租房,从而保障住房的相对公平和社会稳定。住房保障的实物基础就是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住房建设受到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长期造成了住房短缺的社会困惑,也由于实行的是福利性租金的保障制度,租金回收连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国家经济实行转型以后,国家财力、企业单位财力、个人财力三者相结合,产生了诸如公积金、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购房租房贴息、旧房改造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保障形式,有效化解了住房社会矛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各个城市都没有出现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贫民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