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2)

(2019-01-02 13:35:42)
标签:

母亲

家风传承

故乡

情感

怀念

分类: 老娘无我的人生

   第二章 儿女忽成行(2)

老爸坦诚结交大联舅舅

  

老娘结婚的时候,大联舅舅送了礼物过来,大联外婆也按照嫁女儿的风俗给了老娘一些压箱底的礼物,在他们的心里,老娘就是他们的亲人。


结婚之后,老爸也知道了大联舅舅和老娘结拜的前因后果,但是,他并没有在心里对此有过芥蒂。虽然和老娘不同,老爸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坚持处处与人结善缘的老爸,其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现在想起来,老娘结婚以后,和大联舅舅打交道、来往的,就是老爸为主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老爸逢年过节要去看望大联外婆和大联舅 舅,当时就用小推车,装满给大联外婆和大联舅舅的礼物,我们几个再坐在车把手上,一路闹喳喳地去大联舅舅家。


再大一些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在前面跑,我和妹妹坐在老爸的车上,享受着小车专坐的待遇,在山风的轻抚中,在老娘的叮嘱 中,在老爸的念叨中,一路跑到大联舅舅家。


大联外婆和大联舅舅,拿出招待女婿的礼节来招待老爸,虽然那时候家里都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过去,大联外婆总是变着法儿 地给我们做好吃的,也会偷偷给我们一些零花钱。


大联舅舅从江西回来之后,一直在我们那里的兽医站工作,大 联外婆更是当地一个粮食店的一把手,都是农村人羡慕的“吃商品 粮的人”。大联舅舅和大联外婆见识要高过周边的人,在我们读书的问题上,也十分支持。平时,大联外婆和大联舅舅也会给我们一些接济,我上大学时用的一个包,就是当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跑去大联舅舅家报喜,大联舅舅买来送给我的。


当时,家里有什么喜事,老娘在通知外公外婆之后,总会第一时间跟我们说:大联舅舅家里也要告诉的。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2)

注:老爸当年推毛竹、推竹席出去卖、推礼物去外婆家走亲戚都是用这种 小推车。走亲戚的时候,我们就坐在车把上,坐这种车,因为能坐的地方 非常窄,要掌握平衡的技巧以免摔跤,但只要一扭头,就能看到老爸,有老爸在,就什么也不用担心。

       有时候看老电影,看到有父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们出去玩的片段,孩 子就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的时候,我就想起当年坐在小车车把上的情景。 别看侄女推起这种车来像模像样的,真要回到当时老爸走过的山路上,推 车可是个技术活。

       现在,这种小车用的范围大大减少,有时候需要在一些民俗的博物馆 里才看得到,和劳动工具一起被放进博物馆的,还有那时的劳动者,以及像我老爸、老娘这代人身上特有的“气质”。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我们两家人的亲属关系,也远胜于血缘关系。老娘是家里的长女,舅舅们告诉我,农村家里的女孩子,在四岁左右就要开始干活。这种干活和现代人的“玩票”式的做家务理解是不同的,那是真的在干活,而且是体力活。


我家和外公家的村子离的不远,但村里的支柱副业却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村子许多人会做竹编,因此,竹编手艺是贴补家用的重要来源;而外公家的村子里,织草席是许多人家的主要副业。


老娘从四、五开始就辅助家里人织草席,织草席的工序中,插草是个技术活,老娘做不了,就负责抬打席尺,她人小力薄,同时抬不动两边,就负责起一边。我也曾经干过这个活,一天抬下来, 肩酸手麻。


舅舅们后来回忆说,老娘后来一天能织四条草席,早上起来织一条,中午织一条,晚上织一条,然后其他时间再抽空织一条。这种单调重复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但她是长姐,要为父母分忧,要照顾弟弟妹妹。不过,老娘还是尽可能地在单调的抬草席中为自己找点乐趣,有时候是将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大姨听,有时候是姐妹俩叽叽咕咕地谈着心。


除了织草席,老娘稍大一些的时候,还要学做更多的家务,给 全家人煮饭、洗衣服。在她心里,有没有希望有一个哥哥或者姐 姐,能为她分担一些呢?我没有机会再去探寻这个问题,但是一起结拜的大联舅舅和防军大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为老娘分忧的 “长兄长姐角色”。


大联舅舅从江西回来之后,在兽医站直至退休。在我小时候,大 联舅舅和我亲二舅都是我的偶像,他们见多识广,和周围的人相比, 在思想上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是我年少时模仿和羡慕的对象。


大联外婆家附近的南马是个大镇(如今我们清塘村已经属于 南马镇了),经常会有小集市,每年会有一次大集市。每逢大集市, 老爸都要推着竹席过去贩卖,大联舅舅一定会拉老爸到家里吃饭、 休息。不知道根由的外人,还在大联外婆面前表达了羡慕之情:有这样孝顺的女婿和懂事的外孙们。大联外婆笑而不语,也很得意。


后来我也曾经想过,如果老爸当时不是这么坦诚地对待大联舅舅一家,在老爸生病的那三年时间里,大联舅舅还能不能像当时那样来全力帮助他,防军大姨也会不会那样四处张罗药方替老爸看病?


一饮一啄,皆是前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