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影负责养眼
《决战豪门》、《舞出我人生》2
上周在电影院看了两部旧片子,《决战豪门》和《舞出我人生2》,都是2008出品,今年才被引进公映。前者我有碟,因为音频质量不好,瞄了几眼感觉风光无敌,还是没看下去,所以公映时候旧片也趋之若鹜了。

《决战豪门》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不像法国片的法国片了。导演据说是港产片和李小龙的粉丝,还喜欢杜其峰,所以电影在香港取景,说打就打,基本是《碟中碟》和香港豪门恩怨片的混合体。超颠覆法国片的节奏,闪回和穿插非常好莱坞,看得晕头转向,加上是配音版。唉,再次被配音版给雷到,本来该片中俊男靓女一票演员,英语、法语、克罗地亚语张口就来,包括《英国病人》中凯瑟琳的扮演者,英国背景法国情结的资深美女克里丝汀·斯科特·托马斯的略带点口音的法语台词,都是一大卖点,现在好了,全让配音版给一笔勾销,怪怪的音译人物姓名雌雄难辨,搞得人物关系更加混乱。不过电影中的风光的确如我看的那一两眼碟那样很值了大半票价,克罗地亚那个藏股票的小岛,简直美如天堂,今生不知能否相见。还有香港,面朝大海,灯红酒绿,金钱璀璨,奢华黩武。和《岁月伸偷》时代的香港,那真是换了人间,加上比中国武术凿实百倍的西人打斗镜头频出,总之够热闹,够养眼。
故事讲豪门算计的,富商拉戈·温奇20年在前南斯拉夫的孤儿院,抱养了两个男孩,交给海边一对善良朴实的夫妻抚养。10年过去了,一男孩成为这家人的儿子,另一男孩则被拉戈·温奇带走,命运之手同时伸向两个孤儿,落差巨大。电影就是这样,可以夸张命运之手的准确度和戏剧性,让人觉得过瘾,不像现实生活中的那只手,常常张冠李戴,朝三暮四,始乱终弃,不了了之。
这个被选中的男孩就是拉戈·温森,他作为拉戈·温奇的养子,受了系统的教育,雪藏10年随时准备成为一个庞大资本帝国的继承人。拉戈·温森不喜欢被命运之手拨弄,不需要富商带他回家,他有天生的浪子气质,愿意在南美热带雨林中溯流而上,没有终点和期限。但是豪门命运就是跟定了他。故事在回忆过去,交代背景和拉戈·温森不断历险中展开。拉戈·温奇遇害,各方力量窥视拉戈家族财产——最终,不死男主角回到公司总部,在讲台上揭穿阴谋杀手的本来面目。而孤儿院一起被领养的兄弟,最终因为不服从命运的平淡安排,充当金钱角斗中的棋子,丝毫未被命运之手善待,死于非命。电影的问题是线头过多,没耐心塑造人物性格,其实无论父子、兄弟、亲密拍档、收购对手任何一个线头,都可以单独成篇。电影故事改编自一个著名的漫画,影片纷繁枝节,嗜血悬疑的游戏气质想必源于此。

《决战豪门》和《舞出我人生2》的共同特点都是养眼,前者是风光,后者是青春迫人和舞蹈。2006年《舞出我人生1》这个1000万的小制作,在一片恶评中赢得1亿票房,如此票房神话面前,不拍个续集,简直就是和钱有仇。青春和舞蹈,这是世上最登对的组合,在舞蹈中肢体呐喊,生命绽放,尤其是街舞所象征的社区艺术的平民姿态,恣肆表达的天赋权力,be
yourself(做你自己)的自由精神,是舞蹈中贵族芭蕾所远远不能抵达的。还记得马羚和已故舞蹈家陶金在八十年拍的《摇滚青年》吧,那么多年过去了,我都记得两位舞者的美不胜收的肢体语言,他们成为文学艺术的黄金八十年代中永远的舞姿定格,唤醒了多少沉睡的心灵和身体。
《舞出我人生2》的故事及其简单,一个叛逆女孩,整天跟着410街舞团伙上街用舞蹈捣乱,逃学翘课,扰乱治安,进入马里兰艺术学校以后,街头气质跟艺术小孩们格格不入,410家族也不要她了。亚里士多德说了,人类是
Social
Animal(社会动物),不能被群体所接纳的人,怎么高喊做自己,心里也是虚的,除了极少数被神钦点的天才,是真不需要被接纳。所以女孩在学校里翻检出几个“再没什么可失去的”边缘人物,成立舞蹈组合,杀回“锐舞争锋”赛场,被大力排斥,其实任何民间的非赢利的活动和组织里面都有政治,都有席位,都有资格,都有辈分,比体制内有过之而不及,不是想插一杠子就能插一杠子的。女孩发表了一场奥巴马式讲演,马上赢得人心,比赛成为雨中狂欢,也不知道美国小人民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容易被左右。别嫌故事弱智,舞蹈真是超绚,看的时候,多古老的胳膊腿都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忘记自己今年贵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