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人先别起急

(2009-02-10 11:15:56)
标签:

宗教

上海人

上喊

方言

人肉搜索

文化

分类: 笑傲江湖

 

    专栏

    最近一篇发表于《新民晚报》的小杂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惹麻烦了,文中说,“新上海人,浦东密集度最高,办公大楼里最多。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文章刊登后引起上海民众抗议。报纸头版发表道歉信,负责编辑被停职,作者“李大伟” 被上海网民人肉搜索,下半生都得隐姓埋名江湖匿迹了吧。

    先撇开有文化没文化这个极没劲的事在一边,我是真同情被停职编辑。没反动没虚假报道的,停职了,怎么那么倒霉呢。我自己也是编辑,我知道很多事不能惹,比如某些动物打死也不能提,你可以吃它的肉,啃它的手脚,不要随便提它的芳名,随便提了,报纸立体方圆半米之内,有任何不恭敬的字词和人物事件,都能被联系在一起,成为你坠入职业黑洞的理由;比如绝大多数宗教信仰千万别沾,万一外行说不准确事件教义禁忌,停职下岗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一个人兜不住。除此之外,评点各地人民的性格特点算众雷区之一,非评不可也只能说好的,中性的属性,也得往良性了说。比如要说广东人务实,不能说广东人爱钱;要说上海人精明,不能说计较;要说西北人粗犷,不能说粗糙;要是东北人能说会道,不能说贫嘴瓜啦舌……天地良心,我就是写这几句话,也是字斟句酌着,想着别给编辑和我自己找麻烦,拼命往良加优减了说呢。我是有过教训的,编发讨论某省人民性格的稿子,招得半省人打电话来质问,吓死我了。要说呢,这一省一省的人,你给他们搁那儿,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局限,没局限还是人吗,不都成超人在天上飞着了,但是局限别人不能说,一说就急,那就是侮辱和小看。

    这就再说回讲上海话有文化没文化,我觉得文章作者所指文化的内涵,应该是偏指兼收并蓄,开阔多元。根据语境可以替换为,说北京话没文化,说粤语没文化,说河南话没文化。打个比方吧,一群朋友同桌吃饭,其中两三个人,用方言交流,其他人,就会抗议,嘿嘿嘿,开什么小会呢,说普通话!为什么遭到抗议啊,因为你所用语言在公共场合有排他性,这样旁若无人不合适,不礼貌,公共场合用普通话交流是起码的礼貌文化。就是说用人人都懂,人人都不感觉自己被排斥在外的语言,那是一种天下大同的文化,这个公共语言,在特定的场合,可能是普通话,可能是英文,非往优劣上扯的话,就是某些语言,被人类约定为不共范围内的官方语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是秦始皇都有的利己便民觉悟。

    方言本身不是没文化,是方言文化,这种文化比较本土,比较原生态,比较地方,比较保守,不是人人都懂都使唤的语言嘛,但是有绝对高的文化含量,比如潮州话就保留了最多古音,让我大学里音韵学考试的时候,着实头疼了把,太难了。影视剧里不是东北话河南话唐山话西安话轮番火爆吗?方言有意思得很,有文化得很。这场争议焦点“说上海话没文化”的“文化”,是带括号的,有前提条件的文化,上海人民先别起急,谁敢说大上海没文化啊。作者的意思是,现在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人海,全世界人民的上海,海纳百川,浦东的国际化,注定淡化了她的地方属性,公共场合过多使用上海话,显得比较本土和狭窄,胸怀不大。阿啦的浦东,还是世界人民的浦东,哪个谱大啊,哪个牛啊,弄明白了褒贬再人身攻击好不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用查三代,原著居民比例日益式微,都是外来户,这是好事,五方杂处,后代都聪明。在这点上深圳宝安人民,也就是深圳原著居民就做得很好,他们没觉得深圳就非得是广东话的深圳,移民来了,和他们共享家园,带来天南地北的语言文化饮食习惯,他们自己说着白话,喝着老火汤,随时更改思维频道和语言频率跟全国各地人民友好共处,即自我又迁就,既固守又开放,心态很好。当然了,他们没有大上海的显赫身世,集体没背脆弱的、谁也不能说个不字的骄傲包袱,没包袱,是心态好的重大前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