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是最大的本钱

标签:
如来恒河须菩提佛眼世尊杂谈 |
分类: 杂谈美学 |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八品讲的是“眼力”的学问。一块顽石在艺术家眼里,可以是百媚千娇的美人,亦可是震撼人心的美景,但在凡人眼中,顽石就是顽石,擦起屁股没有卫生纸柔软,不小心踩到还可能会让人摔跟斗。同样是人眼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人的区别就在于眼力,诸如眼力之类的东西是不可得的。有一天,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列维坦独自一人到森林里去写生。当他沿着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边上,正是清晨时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那一边被初升的太阳照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美丽景色的时候,他站在山崖上感动得泪如雨下。同样,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有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被音乐所感动,以至泪如雨下。另一位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时候,一样被音乐感动而热泪盈眶。无论是列维坦为美丽的景色而感动,还是歌德和托尔斯泰为动人的音乐而感动,他们都能够真诚地流下自己的眼泪。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吗?巴菲特看到某股股票,会判断出它是不是大牛股,完全凭的是直觉,因为一只股票是不是大牛股是用超级计算机也算不出来的。眼是心灵的窗户,眼到心到,眼迷心迷,眼乱心乱,眼力决定着人的地位高下,前途曲直,甚至是生生死死。同一件事,看开了就是天堂,看不开就是地狱。列维坦、歌德和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被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景色、一种偶然的音乐而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美好,听到了我们听不到的动听。
“须菩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沙子?”“是的,在佛的眼睛看来是沙子。佛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金子就是金子,银子就是银子,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
佛与常人完全一样,是很平实的。像佛身处那么高的位置,万人崇敬,想要做到平实是十分不易的事情。可他还是看透一切做到了,这种平实,从他抛弃王位,立志平凡,用平凡去拯救世人心灵脱离苦海时就做到了。看透了就懂得,虚伪的外套套久了,便一生也脱不下来,既然不能回到天真的时候,不如顺由天意,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由它去罢,只有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也许在你殚精竭虑时,你会得到曾经想要得到而又没得到的东西,会在此时有意外的收获。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成为一个快乐明智的人。盲目的坚持不如理智的放弃。苦苦地挽留夕阳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的人是蠢人。什么也舍不得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加珍贵的东西。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学会放弃,才有可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