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元甲百米容
元甲百米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1
  • 关注人气:6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逸于无我的人生,活出一份坦然宁静

(2011-03-06 17:57:27)
标签:

如来

须菩提

一切众生

灭度

释迦牟尼

文化

分类: 杂谈美学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讲的是“无我”。想信你有这样的经历,有时会突然醒悟“无我”的道理:因为生命是有尽头的,这个我总归会消失。无我,也称非我、非身。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此即人无我;法无我法空则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当然,我们日常也常用“无我”,意思与忘我相近。
    http://s9/middle/4be8c97bx9dcd76dcba88&690

经文说,须菩提向佛陀请示道:“佛陀!若有人已经发心佛,应该如何保持那颗心?如何妄想动念?”佛陀了解须菩提再次启请的深意,微笑着赞许说:“如果有人已经发心求佛,应当如是发心:我应该发起无上清净心,使众生灭除一切烦恼,到达幸福快乐的境界,如此帮助一切众生,但不认为有一个众生是因我的帮助而脱离苦海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那么,他就不是菩萨。
     现在金刚经讲到第十七品了,上一半讲完了,下面还有十六品,第十七品,回转来,又是一个新的起头。发愿,立一个志向,发愿就是立志。立志做什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那些在苦恼中的众生我都要救,灭度他。要做到这一切,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无我的问题,做到“无我”。只有感悟到“无我”,人才真正“认识自己”,也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方式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优点。感悟到“无我”,方才“明白”,东奔西走竭力像去改变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自己。辛勤的付出,换来的不是别的,而是“没有白活”。青春虽然美丽,但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世上没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没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那里来还将到那里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能使众生灭除一切烦恼,到达幸福快乐的境界。
    佛又说:“须菩提,你说说看,我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方法?”
    须菩提说:“没有。”
    佛说:“你理解得对。我确实没有得到一个什么方法,如果真是那样,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正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方法可以得到大智慧,所以然灯佛才给我授记,说你在来世,就要成为佛了,号释迦牟尼。告诉你老实话,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我没有来,可是我是如来,好像来了。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内外,以至每根汗毛随时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够找到,你就见到了佛,也是见到了如来。假使有人说,佛在菩提树下七天成道了,证得了佛果。我实话相告,我真正开悟的那一天,什么也没有得到,一无所有,一无所求,所以才叫大彻大悟,悟道了。须菩提,证得佛果,不是学空的,也不是学有的。无实就是空,无虚就是有。所以,如来所说的一切法,甚至于一举一动,一笑一思。都是佛法。须菩提,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 观念说空就空了。须菩提,假定说有一个人好长好大。”
    须菩提马上就接话说:“我懂了,你老人家讲,一个人好长好 大,实际上是形容!谁也不知道那么长是多长,那么大是多大。”
    佛说:“ 对了,你答得对了,学佛的人也是这个这样子。度了众生,帮助了人家,心里头都不会觉得度了人家。真正的大菩萨,同佛一样,并没有得一个什么东西,菩萨只所以叫菩萨,因为他是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萨;真正的菩萨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这里又讲到了“无我”。在我心中,无我是水与火的缠绵,火与水的较量,是碰撞,是交融,虽不互溶,却能你给我温暖,我给你清凉,相互依存,相互支撑,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无我”是一种人生心态,欲望无止境,淡定而从容。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我的生活,无我的爱,无我的情、无我的心,无我的乐,安逸于无我的人生。喜欢无我的感觉,夜的静美,雨的飘逸,风的洒脱,雪的轻盈。此时的无我,是一种意境,不是空虚,是过虑了喧嚣纷扰后的宁静,是心静如水的淡然,是一份属于自已的天地。心如雨后的天空一样纯静。无我的愁不刺心却千丝万缕,无我的寂寞不放纵却独品生命里的无奈;无我的思念不纠缠却绵长浓厚,无我的牵挂不强求却悠远永久。无我的红尘,无我的岁月,无我而来,无我而去。无我的人生,巧声吟唱着无我的天籁之音。喜欢无我的生活。就让这一份无我永远陪着我,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不管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永远就这样平平静静的生活,平平安安的做事,平平淡淡的做人,不企望流芳溢彩,不奢望艳冶夺人,给生活以一丝坦然,给生命一份真实,给自已一份感激,给他人一份宽容。如此,也许更能体会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喜欢无我的心。人生旅途中,安静地欣赏旅途中的风光,安静地享受着自己所拥有的,安静地应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安静地对待一切,一切自然就风轻云淡了。因为无我,所以我快乐着。但不是无我的人就没有悲伤的,就像翠竹总要开花,凋折,而四季也总有萌蘖和落叶的时节。只是我把悲伤淡淡地抹在心底,在别人看不见的日子里,把它忆起,再忘却。无我的日子最美,无我的日子最真。只要人甘于无我,快乐就很容易。在无我的人生中,让自己拥有一份淡淡的情愫,活出一份情真意切的真情来,活出一份淡雅清香的韵味来,活出一份坦然宁静的心境来,活出一份淡泊名利的境界来,活出一份绵延悠长的爱意来,活出一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来。

佛最后说:每一个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国土和世界。所谓庄严国土,不是物质世界的庄严,是心庄严;心的善行,功德圆满,心念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说,如果有一种庄严的心理,这个已经不是菩萨心了。  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庄严是了不可得,无一物可得,那才是真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无我的真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如果通达无我的真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你如通达了“无我”的真理,佛就会说你是菩萨。感悟到“无我”,方才明白孤独、寂寞、痛苦、失败,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因此,善待它们,就是善待真实的人生。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平凡。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为;但做人也是一生的事业,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失败了有何妨?才可以“领悟”到人生最实质、最内在、最主体的内容,可以把美丽的花朵和丰收的果实糅进生命的脉落,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实现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