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旅途的最高境界是种美丽

标签:
须菩提布施思量本心福德 |
分类: 杂谈美学 |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讲的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看佛是怎么说的。佛说至善至真至美的人们了知一切都是空,所以不执著。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若至善至真至美的人们行善时,没有行善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无相而施的行善方法,福德是不可思量的。
学会享受寂寞其实就离成功,达到人生最高境界就不远了。但是真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因为,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多少人都羡慕流连那众星捧月、门庭若市的荣耀,那酒席间觥筹交错、谈笑嬉闹的惬意,或是并肩花前月下、畅谈春云夏雨的浪漫,或是他乡遇故知、高山伴流水的充实,还有游走交际场,往来风月阁的浮华。在这喧嚣的尘世间,有多少诱惑让我们虚度青春,背离理想。这也就是为何成功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人总是极少数的原因。然而,生命里太多的东西太容易的散去与破碎,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不愿深挖自身的佛性。因为生活里,没有永远的唯一,所有的东西终究有一天都会离我们而去,只有佛性与我们永存。有时不是佛性抛弃了我们,是我们自己先抛弃了佛性,因为我们学会了习惯性的否定,习惯性的抵制而让许多最美好的东西擦肩而过。太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更愿意相信是生活伤害了我们,而不愿去接受是自己佛性的缺失伤了自己。这就是我们和的那些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及各行业的德才兼备的成功人士(生活中的菩萨们)的根本区别。
佛在第四品最后说:“须菩提!你认为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得到吗?”
须菩提说:“不可思量的,佛陀!”
到这里,我很想说:真的,很感激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佛这样的圣人帮我们发掘自身的佛性,为我们解脱烦挠。也很高兴有过这样的一本《金刚经》,纯净而又绵长,引导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寻找到心中的宁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