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五品讲得是“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不执着。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佛这几句话问得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换了一般人,一定会回答说:你是佛教老大,肯定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是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还有谁敢说自已证得了无上正觉?!还有,你也说过法了,前面四品你说了好多,后面似乎还有三十多品你要继续说下去,我还准备继续听呢!”
http://s6/middle/4be8c97bx9a521df3aba5&690如果我们真这样执着的回答,佛大概会哑口无言了,并会在我们的答卷上划一个大大的鸭蛋。那么应该怎么回答呢?我们来看须菩提怎么说。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感悟的来理解,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标准。什么原因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法,不可以执着,其中的深奥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正如佛所说的‘不可说’,要‘拿得起,放得下’保持中正的心态。既然如此,为何现实中还是有圣人,贤人,哲人之分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慧根深浅不同,才产生了各种差别。”
你看须菩提回答的多么精妙!既回答了,又好像没有回答,恰如佛的提问,让佛不给他打一百分都不行。其实,须菩提的的答案核心就四个字:不可执着!打个比喻,人心就象一扇窗户,由环境来决定改变。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说什么样的话,如果说你比谁成功卓越,倒不如说你比别人幸运。有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事实仍然是事实,无法改变。想想,人心有时却不如窗户,可以灵活改变自身,去创造机会。这是因为人很执着,有时还要钻牛角尖。而窗户却是以静制动,随时而变,下雨的时候挡雨,刮风的时候挡风,当天热可以打开。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跌宕起伏的时候。当你面对漫长的黑夜时,若一昧地执着内心,只会畏缩在角落里啜泣,那么你就有可能错过美丽的黎明。
事实上,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我们大可不必太执着。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无论重不重要,需不需要,我们都心甘情愿的执着地苦苦追求着。对于真正需要的,往往要经历许多辗转反复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执迷不悟!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执着得失而忐忑不安,想让它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后来悟出:原来握在手中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继而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对宁静的关照和自觉的放弃!也就是须菩提所说的:不可执着。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了我们永远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掌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只要不过于执着,那么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痛也会感到欣慰!
不执着,但却坚定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下去,正如普希金所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拿得起,放得下,不执着。你会发现期待已久的那抹阳光离你近了,就在你头顶。心态是最重要的,不但要坚强,要阳光,要充满希望。希望不可以被吞噬,希望要揣在心里。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请你自己创造希望,为自己开启一扇窗。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为自己画一扇窗,温馨的阳光就会洒在你的身上;为你打开一扇窗,你便会走向斑斓的成功;为自己创造希望,你会享受更灿烂的阳光;当你自己放弃执着,打开心灵窗户,那你肯定就会见到更靓丽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