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小粉丝,她与我谈话后对未来充满信心)
婚姻解体与否需听专业建议
——我与老公和建一老师
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建一老师,是<谁再说>签约心理专家,因为,我们非常喜欢看这一档节目,所以,对节目中的,包括建一老师在内的各位专家,都抱有敬仰和喜爱的感情。其实,我们也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道理。
家,是社会组成的一个最小的单元,经营好这个小家,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各位专家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做“齐家”的努力,这就是他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奉献。当然,我们作为小小百姓,不敢奢望近距离与专家们接触,近距离领略专家们的风采。毕竟,怏怏大国,十几亿人能有幸与专家们当面交流的毕竟是极少数的人。
我们夫妻俩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基础。
说来话长,我与老伴结婚32年,婚姻之初,两地分居六年半,在劳燕分飞的日子里,两地书是交流的桥梁,春夏秋冬承载着我们的盼望与期许,那时谁也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居家过日子的问题。好不容易盼到了团聚,从此开始了家庭生活。
而伴随着新生活一起到来的是太多的无奈和痛苦,好在那些年忙事业、忙孩子,忙忙碌碌的生活淡化了婚姻为题。
但是,在相处的二十多年里,婚姻问题实际上一直伴随着我们。近几年,我们相继退休,孩子已经自立,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生活思考一些问题。发现,我们在思维方式上、处事方式上、生活认知上,脾气性格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们已经共同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出现的许许多多的不一致,可能都是由此引起的。在悠闲的现实生活中,更加感到了痛苦与无奈,我们觉得活得实在是太累了。此时,我才真正认真地想到了用离婚的方式,来实现解脱。
春节期间,我们俩人再次签好了离婚协议,再次准备办理离婚手续。没想到连续两场大雪,行路困难,等待天暖、路好时在去办手续。
在等待的这几天里,我们双方都很冷静,像是没有事情发生。但是,心里都明白我们的分开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下雪天,留客天,留不?”我们都在苦苦的思索,我们各自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还能不能继续在一起生活。各自心里都打着一串串的问号?
老公曾经说过找‘谁再说’这个节目中的专家团队咨询,听听专家的意见,即使离开也要心里明白一些婚姻问题的道理。踏出这一步,其实是很难的。
在这个心里的作用下,我给建一老师在网上发了消息,希望能给我们夫妻俩做个各自的心理测试!找出各自的不足,是否婚姻还能下去,渴望得到她的帮助。是否能得到回复,心里还在打鼓,人家毕竟是知名心理学专家、是名人。
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电话铃响了,是建一老师的助理打来的。为了照顾我们的年龄及焦急地等待婚姻结果,建一老师很快就做出了安排,转天就请我们进京到建一老师的工作室,这一消息,令我惊喜不已。。
得到这一消息,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那一夜其实我们都没有睡觉,转天凌晨三点一过,我便起床,卫生间蹲坑反复的折腾,头天晚上喝了橄榄油、蜂蜜等,就是解不出大便。老公说带个便盆,我却扑嗤一笑,这倒是个好办法。(其结果还是晚上到家睡觉前大便终于释放!浑身轻松,睡了一夜好觉。)
我们紧张的查阅行车线路、打点行囊、胡乱吃一口,不到五点就出发了。夜色深沉,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惨惨的街灯,看不到尽头的路。从未开过夜车、从未开过高速、从未驾车出市的老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居然开着大车灯上路了。而我,正在恢复体能,平日缓慢行走也坚持不过半小时,竟然也敢于这次远行。
我们一路无语,前面只有白色的分道线,伸向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我们都在思考着问题。
我在想,婚姻基础是建立在不同的脾气禀性、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同的工作方式。。。。。。之上的。
因而,在我们家庭这个小单元里,有异型细胞作怪,产生病灶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家庭肌体的健康,每况日下,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天随人意,我们居然一路顺行早晨七点多就到达了建一老师的工作室。终于见到建一老师,与在节目中见到的建一老师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她热情的招呼我们,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派学者风范。这种氛围让我们放松了心情,像回到了家一样。
很快心理测试与疏导工作就开始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就餐、稍事休息后下午继续。这一天,建一老师已经为我们连续工作了六个小时,看得出她很疲劳,我们心里很心疼她也很过意不去。在即将结束时,建一老师点出了我们婚姻的症结之所在。我们听后豁然开朗,确有顿悟的感觉。
原来我们所观察到的大多都是情感的表象,并以此作为个人思考与决定的依据。其实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建议老师发现了我们双方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我老伴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沉稳、成熟、温和的人,这就是表像。
在他的潜意识中,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超级内向、成熟度不算太高、脾气较大的人,他的抑郁分比我的高,他的脾气暴躁比我大!
而我,给人是一种天真、幼稚、不成熟的感觉,这也是表像。
在我的潜意识中,恰恰相反,是一个超级外向、成熟度较高、善于思考与策划的人。我的承压与成熟度居然比老公,高于这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一位曾经长期担任处级的领导干部的人。
建一老师指出,我们的夫妻契合度也是较高的,中肯的建议我们继续维持好婚姻,如果我们各自用心调整自己,用心的与对方互补,将会营造一个很好的家庭和很幸福的夫妻关系。
在我们婚姻即将解体之时,我们能够得到专家的指教,这是极其幸运的,定会令我们终身受益。
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建一老师,返程回家。
我们二老的心情与来时大不相同,再看街灯是欢快的,白色的分道线充满了希冀,伸向远方。
我们二老已经共同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相依为命的晚年生活里,我们要谨记建一老师的教诲,逐渐舒缓各自存于内心几十年的压力,多多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关注对方的行为举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快乐中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再次向建一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原文请见冬日枯草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77e530100owsh.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