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京报》采访

标签:
新京报关注离异社会现象家居 |
分类: 工作生活记录 |
自信让离婚变得美好
新京报记者:许海玉
(此文刊载在12月1日《新京报》)
一个自信的母亲可以让离婚变得美好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童年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与孩子人格的建立健全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在离婚率日渐高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单亲家庭。当一个家庭解体,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并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伪婚姻让孩子不受伤?
讲述:女儿10岁时,我离婚了,离婚时和前夫协商:为了女儿的身心健康,隐瞒真相,在孩子面前要维持一个完美家庭的表象。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哭着跑回家,对我说:“我同学看到爸爸和一个阿姨在一起。”我为此质问前夫,经过一番争吵,我们再次协议:离婚这件事要对女儿隐瞒到底,自己有新的感情也要瞒着孩子。本以为保持“家庭完整”,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但女儿对一切早已知晓,只是从不说破。在青春期时,我发现女儿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所有的男性都非常排斥。
王建一:个人认为这位妈妈对前夫的爱还没有了断,表面上说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因为自身还没能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所以拿孩子说事,维持表面的婚姻。最可怜的女人在于对方已经离你而去,你还抱着一腔旧爱不肯放开,对方有了新恋情也不能接受。但越是维持表面的假象,越会造成痛苦的延续及扩大,孩子受影响势不可免。建议有这种心态的女人要尽快去做心理咨询,走出心理阴影。
离婚了,如何选择告诉孩子的时机?
真相对孩子宜早不宜迟
王建一:每个孩子的智商、情商不同,要因孩子而异。个人意见是宜早不宜迟。孩子远不像大人想的那样幼稚,尤其对于父母亲密关系上的体验是非常明显的。任何借口,长期出差、出国等谎言,孩子可能会信,但不会信以为真。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已经进入社会化过程,他一定会感觉出来,或是周围人会无意间向他传递这个信息。当孩子询问妈妈时,妈妈不得不用多个谎言来掩饰这个谎言,并因此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父母一旦在孩子面前形象受损,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是可以欺骗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后说的话都会被孩子打上问号。与其欲盖弥彰,不如顺其自然。
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孩子离婚的事实?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轻松说出
王建一:以轻松、和蔼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这种变化对他不会造成伤害。让孩子知道,我们做这个选择是为了他更好,我们不用再争吵和猜疑。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可以通过举例,你喜欢你们班某个小朋友吗?但你们做那个游戏为什么不在一起啊?孩子可能会说,我喜欢他,但我喜欢玩这个游戏,他喜欢玩那个游戏。用这种方式告诉他,爸爸妈妈就是在玩一个爱情游戏,我们现在玩不到一起了。
对于单亲妈妈来说,如何避免父爱缺席对孩子的影响?
(此文发表前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