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建一心灵沙龙
王建一心灵沙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98,347
  • 关注人气:21,6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马屁是一种心理补偿

(2008-12-22 09:49:15)
标签:

拍马屁

校园

分类: 职场心理

拍马屁是一种心理补偿

(在一些人中总有某一个人比其他人更会拍马屁)

拍马屁是一种心理补偿

(此文被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转载)

在职场中,职场人都碰到过那种对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同事,他们拍马屁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形式也有差异,似乎很难对付,但是,弄明白了心理成因,就很容易面对了。那么,如何与“拍马屁”的职场人相处呢?

拍马屁是一种病态行为,其形成有心理原因。拍马屁者之所以媚上,大多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和童年时期严重缺乏母爱和父爱,缺乏安全感。人是受需求推动的,寻求亲密感是人本能的社会心理需求。早年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东西,成年后会去寻找补偿,有些人就会形成过度的替代性补偿。如果不能从父母、丈夫或妻子、好友那里得到补偿,就会转向其他途径。领导代表着权力,是早年父母权威的化身,讨好领导实际是在寻求早年父母之爱的补偿。这样做会让他们寻求被关注、被重视、被肯定的期望有了实现的机会,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踏实。若领导接受了他的逢迎,对他表示肯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强化,会更加助长他拍马屁的行为。所以,拍马屁的人若能长期在公司里呆下去,一定是有某个领导或上级肯定和强化了他的行为,在他和这个领导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强化的互动关系。

 拍马屁会产生一种压抑,常会积累怨气。这就像早年面对父母的权威必须服从一样,致使怒气、怨气长期被深深地压抑在心里。愤怒是一种能量,需要宣泄。心理研究表明,“媚上”和“欺下”是双向心理状态,但心理动因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持内心能量的平衡。

 明白了拍马屁的心理成因后,就能平静地看待有这种行为的职场人了。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要冒犯他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你越这样,他越可能通过坏你的事,来保证其心理的平衡。好的做法是:理解、宽容和礼貌待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