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好同学的时间表

(2010-06-22 13:13:45)
标签:

时间表

学习

小学

时间管理

目标管理

生活习惯

育儿

分类: 友童的出版园地

最近我在做一本叫做《优秀儿童的黄金时间表》的书,为了确保进度,周末印刷厂的人也不休息,把封面打样送到我家里。好好同学看到封面上“时间表”这个词,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时间表就是把自己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做个安排。好好同学突发灵感,说,“我也要做一个我自己的时间表!”

 

于是,在我的配合下,小同学先做了一张早晨的时间表。

 

小人是这样安排的:早晨7点起床,用2分钟穿衣服,刷牙洗脸5分钟,吃早饭20分钟,准备出门5分钟......

 

我一边帮她写,一边心里想,这也太不可行了吧,以该同学目前的情况,实际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增加一倍才行。但是,考虑到要保护小同学的积极性,另外也是为了让她自己总结经验,我就啥也没说。

 

做好的时间表,被好好贴在她房间里、正对着床的那面墙上,便于起床时看。

 

第二天一早,我7点准时叫好好起床,该同学睡得正香,听见我叫她,就把头埋到枕头下面继续睡。我说,“按照你的时间表,起床穿衣服是两分钟,要抓紧时间啊。”小人迷糊之中恨恨地嘟囔一句“什么臭破烂时间表!把它扔了吧。”说完依然昏睡。10分钟之后,我再去叫她,小人此时已然比刚才清醒了许多,于是才起床穿衣服。

 

吃早饭的时候,看小同学情绪比较好,我说:“没能按时间表上面的做也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问题,咱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你的时间表。”好好也不提“扔掉时间表”一事,顺着我的话说“看来用2分钟起床不太行。”我说:“要不咱们增加10分钟的醒盹时间,然后再穿衣服?这样的话,我们把叫醒时间提前十分钟,后面的时间安排就不用变。”小人说好。

 

之前在时间管理方面,我和好好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该同学最不喜欢我说“快一点!”“抓紧时间!”这样催促的话,但是如果时间真被浪费了,她也觉得懊恼,尤其是早晨,经历过几次“起了大早,却赶个晚集”的事,小人也意识到,节省时间的重要性。但是,时间观念不应该是被催出来的,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解决良方。

 

顺便介绍一下我最近做的这本书:

 

《优秀儿童的黄金时间表》是从日本引进的一本家教书,作者花十一年时间调研了五万多个学生家庭的行为模式,总结出一套学习好的儿童在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做法,适合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孩子父母阅读。

 

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是由一位在日文方面非常资深的10岁男孩的妈妈做的,译文很流畅并符合父母的阅读习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在为本书写推荐语时说,读的时候一点没觉得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语言完全本土化了。

 

这本书无疑是带着功利性的,首先我绝对不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儿童才是优秀儿童,也并不是太认可该书作者认为的,孩子一定要在小学阶段进入学习成绩好的第一梯队这个观点,但是,依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还是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发,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学习成绩确实是不得不被重视的一件事。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把压力简单地传递给孩子,或者是在孩子很小开始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学这学那,在这本书里,或许你会找到一些不是那么折磨孩子的解决之道。

 

日本在升学方面其实和我国也有相似之处,包括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在孩子学习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分数的重要性,都比较相似。书里提出把兴趣之外的不得不学习这件事,养成像刷牙那样的习惯,以减轻其痛苦感。除了学习本身,日常生活中的起床、吃饭、睡觉等事情也都养成定时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这其实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会有积极的帮助。

 

这本书的文字不算多,里面有大量的漫画、图表和实例,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书里有一些我认为带有日本特色的内容,比如,在执行时的灵活性相对差一些、更强调尊卑排位等,需要妈妈们根据自家的情况加以判断和吸收。不过,作者在书中的一些基础观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包括,“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做一个善于统筹的妈妈”、“与其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等等。

 

《优秀儿童的黄金时间表》的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57654

 

好好同学的时间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