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礼貌沟通成长育儿 |
分类: 懒猫心情 |
这个标题和小巫写的一本书的名字相同,呵呵。
今天晚上好好邀请幼儿园的好朋友Bonbon来家里玩,回家的路上,遇到熟人都礼貌地打招呼。我们坐电梯上楼时,好好看见楼门口进来一位两手拎着购物袋的伯伯,就赶紧按住电梯的开门按钮,等伯伯进了电梯,主动问:“您去几楼?”然后帮伯伯选好楼层。我们先于伯伯下电梯,小人不忘和伯伯说再见。一切都做得那么自然,好像这妞儿从来都是那么礼貌大方,殊不知,为娘的也是最近刚刚欣喜地发现,讲礼貌和乐于助人,已然是内化在小人日常行为中的两件事。之前,该同学遇到认识的人,往往羞涩地躲在我身后,或者貌似没看见。好在为娘的脸皮比较厚,如今,咱终于“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
然而,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总是交替出现着。记得李跃儿老师曾经在一次讲座时问现场2、3岁孩子的父母们,了解6岁孩子发展特点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们似乎总是和孩子纠缠在当下的问题中,总是觉得几年后的事情还很遥远,所以一再忽略着后续的学习。即便像我这样每天接触的都是和亲子教育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也会时常迷失在孩子的成长中,时常带着前面的惯性,不能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和思路。
有一天好好问我:“妈妈,看到流星时许愿,就能变成真的吗?”
我说:“我也听说是这样,没试过。你想许什么愿呢?”
好好看着我坏笑着说:“我想和流星许愿,让妈妈消失。”
我赶紧拯救自己:“那万一真把我变没了,你想妈妈的时候流星却不出来,变不回来了怎么办?”
好好想了想,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说:“那就,许愿让流星把你的啰嗦和坏脾气变没吧。”
呃,......我真的就那么啰嗦和爱发脾气么?以至于,小同学都恨不得让我消失?......
前段时间,我和好好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啰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采用符合她的年龄阶段的沟通方式。孩子已经长大了,而我的沟通方法依然保持在过去的水平,好好的思维模式、情绪和感受都在发展,但是我一度不能了解到她的复杂情绪,依然用比较初级的方式来和小人交流,以至于被该同学认为妈妈太假,或者觉得我不理解她。还有时,我会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压抑着自己,强作欢颜去面对小人,而此时的小人已是火眼金睛,能看出妈妈内心的感受,这也会让小同学在“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方面产生困惑。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观点说,孩子经历了2、3岁的第一反抗期之后,会在5、6岁这个阶段表现出另一个逆反和爱发脾气的阶段,我在想,会不会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孩子在这个阶段,情绪和思维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但是如果妈妈的行为方式没跟上,就有可能导致沟通模式的偏差,从而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于是表现出叛逆和发脾气呢?
孩子在长大,新的问题不断会出现,做父母的,只能赶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
-----------------------------------------------------------------------------
今天听好好和Bonbon说起幼儿园的一件事:
两人说起班上有个小朋友Z因为生病好几天没来,来了之后,受到有些小朋友的不友好对待。Z是一个自我约束力有些弱的孩子,加上年龄偏小、理解力也有偏差,有时会主动“惹”别的孩子,引起纠纷。
我问他俩,你们那样做了吗?
“我们没有。”好好说。
“谁要是敢那样做,L老师就收拾谁。”Bonbon说。
“哦?怎么收拾?”
“不让去户外玩”“开饭时不能马上吃饭”“不能午睡听故事”“限制自由”......两人争相说出一堆被“收拾”的办法。我听了愕然。
“那你们被收拾了吗?”我问。
“我们没有!我们都没欺负Z。”“XXX欺负他,结果被收拾了!”“还有XXX也被收拾了!”两人赶紧汇报。
“那么,你们觉得老师制定这些"收拾"的办法对吗?”
“对的,因为小朋友不能那么对待Z。”好好一脸诚恳地说。
“我因为怕老师收拾,就不欺负Z。”Bon坏笑着说。
看着两个孩子真诚的面庞,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相信老师也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但是,难道不能找出除了制裁手段之外更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