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辞恩和彩云间,千里草原不复还。
两道牛羊蹄不驻,轻车已过万重山。
[早晨辞别恩和的玛丽娜家,驱车顺延国境线一侧的边防公路南下,沿途多有停留,只因眷恋呼伦的一片草、一座林、一串河、一群羊......辗转数小时后,登临黑山头......]

瞧,远处就是黑山头了,真是一座黑色的山头。从小背诵古词《木兰辞》中,就记得有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词句,眼前这不就是黑山头吗?难道它就是《木兰辞》中所提到的黑山头吗?
“暮至黑山头”,我来到此地时间是午后,决定在这里都逗留一段时间,住上一宿,也真心体验一回“暮至”的感觉。
其实黑山头得名是因其境内有一座秃山,表面石头呈黑褐色,故名黑山头。而我镜头下的山头,是由于恰好大片的云彩把山头这一片的阳光遮盖所至,可不要误会。呵呵!
另外,据真实考究:古代花木兰从军时攻打柔然时经过的“黑山头”,真是的地点可不在这里,应该是位于内蒙古包头附近的阴山一带。 呵呵
不要误会!

脆草青绿曲径湾
牛羊成群染山川
白云飘在碧波里
牧民幸福乐无边
青山峻岭草茁壮
云淡天低好景象
滩涂碧脆好茂盛
辽阔浩瀚春心漾


登顶黑山头,插上我们的红旗。


站在山头远眺四方,茫茫的根河湿地,景色十分壮美。

根河湿地,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它流经黑山头镇附近。

水草丰腴,景色极美,摄影天堂


渐渐的日头西沉,光线变得更为柔和,景色更具梦幻一般,而此时的风实在太大了,在山头不能做长时间停留,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下山,找饭去......

黑山头,位于额尔古纳河流域,这里是我国众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生涯便由这里开始。
据传说在这里成吉思汗率领乞彦部族骑士,曾经在此地举行过出征仪式,向祖先立下了振兴部族的誓言。现在,牧民或路人从此地经过时,仍常常会停车下马,往
“敖包”上摆上一块石头或是拴一个布条以示对祖先的祭拜,祈求“敖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生的平安和幸福。目前山顶上复建由49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用以祭祀草原的圣神——腾格里,形成了呼伦贝尔最大的“敖包”祭祀区。


从山顶之上,向东远眺,黑山头镇呈现在眼前。
黑山头,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南部,距拉布大林60公里。西部、西北部与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客区隔额尔古纳河相望。黑山头镇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一个以华俄后裔与俄罗斯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居住区。
后来经我查阅资料发现:这里的黑山头并非是《木兰辞》中所讲到的黑山头。其实真有一座黑山,但它是指今日包头昆都仑河谷北之阴山。从今伊盟的“河西”到黄河边是一天的路程从黄河边昆都仑河谷之北阴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再确切点讲是到当年中道的咽喉怀朔镇(今固阳县城一带)。


随行的朋友,挥舞着铁杆制成的红旗。好费劲啊!


河水
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
找到回家的路





在黑山头镇的附近的一个小饭店简便的吃了一顿,炒面!

夜色降临,驱车去寻找一个夜宿之地。晚饭和住宿都还不错,挺对胃口的。

夜幕似一张黑黝黝的网,
徐徐地张开,
一阵阵蛙声,
把美丽的草原带入了寂静的夜。
《木兰辞》部分欣赏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心旅程】:
2014年5月20日中午 于太原 整理发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