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旅程
心旅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841
  • 关注人气:1,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2014-05-13 14:27:39)
标签:

旅游

山海关自驾游

山海关老龙头

长城起点老龙头

分类: 【行摄札记】感悟方圆

   自驾应该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事情,整个旅行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到一个景点都不必急乎乎的,可以慢悠悠地享受这远离都市喧闹的一份恬静和舒适。山海关之行,就是在这样一次清风送爽蓝天碧野的日子里形成的......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在山海关最著名的就是闻名宇内外使古城最为增色的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它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股股凉风掀起一阵阵波浪,那白色的银珠四面飞窜,场面非常壮观。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海风呼呼地刮过,一阵阵凉爽的感觉沁人心脾。

   沿着海滩行走,抬眼望去,远处清晰可见的就是明长城起点的“老龙头”了.....

据称,明朝初期为了防御女真族和蒙古族对边境的抢掠和骚扰,大将军徐达奉命修筑长城,老龙头应运而生。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老龙头,渐渐地近了......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山海关始建于明朝初年,主要是为了防备当时已循入大漠和北方的蒙古人的反扑。270年后,明朝末年,这里又成了两个民族激烈冲突的生死关。当关外的满族骑士策马冲入关内之后,山海关确立了自己在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上,山海关也经历了数次战火的洗礼。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共争夺……留给巍巍雄关的是累累伤痕,也赋予雄关以昂扬不屈的精神。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老龙头,入海处。

 

              《山海关》

                          [ 清代纳兰性德 ]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山海关,仅因为它是地处万里长城东首的第一座关隘,而且也因为自身的险雄气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无愧称第一。 

    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戚继光的点将演兵台。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上图是明朝当时引进的意大利炮。螺纹清晰可见。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多。

                《澄海楼》

                            (清)乾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
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上图为 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时期使用的小型战船。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攻城利器、兵卒寝室、战船...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瞧见了,不错,这的确是一口大锅,据说这就是当年戚继光驻守老龙头部队的大锅,忘记了它的直径有多少了,估计在三米多,可以一次性给三四百人做饭,主要是煮粥!可惜没看到铲子,我在想那个做饭的铲子有多大呢?  真乃壮观!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山海关有四座城关,经过沧桑岁月的洗礼以及天然和人为损坏的地方,如今大都进行了修缮,基本恢复了原有面貌。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蓝天薄云,房檐勾斗,一派历史遗风 ......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在这个城墙外,可就是东北了,它是河北与辽宁的交界,

只要越过了这堵城墙,那可就是关外了 ......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山海关也是一个不大的古城,也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这里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这“天下第一关"几个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据说,最后"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呵呵 ,走到哪,也得留个影啊!


一勺之夕的山海关

 

     【心旅程】

    2014年5月13日 整理发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