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层”的艰辛与温暖——读赵光鸣的《穴居在城市》

(2007-09-14 10:06:29)
标签:

人文/历史

    赵光鸣的《穴居在城市》令人感动,这个小说描写进城打工人员的艰辛生活,但并不渲染他们在城市压力下的心理扭曲与不平衡,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发掘出了他们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展示了底层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相互扶助的精神,让人们在现实生活的艰苦中感受到了一抹亮色,一丝温暖。

    这篇小说的故事性不强,它通过“民办教师”王绳祖和他的新搭档小马一天的活动,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侧面,从住宿条件的恶劣到找工作的艰难,从工友之间的竞争到草根小店的温暖,从工作的劳累到对客户的诚信,在这些断片式的描叙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接人待物的态度。王绳祖和小马之间是父子式的相互关爱;他们跟孟糊糊、孟条件叔侄以及青海的撒四十与河南的郑小毛这些工友之间,既相互竞争又惺惺相惜,还在一起说说笑笑;对待草根店的草根嫂、香香与寒露,既有异性相吸的温暖和朦胧的爱情,也有底层人们相互扶持的温情;对待找他们运货的城里人,他们干活倾尽全力,在发现运错了货物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主动告诉了他们。小说虽然涉及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并非只是平铺直述,王绳祖和小马面对“假货”时的不同反应和解决的方式,使小说达到了高潮,而最后满仓的归来则使前面的一再铺垫得到了照应,也使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而余韵悠长,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这些到城市来打工的农民,住的是条件最差的防空洞,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做的是最辛苦的活,然而正是生存条件的艰苦,才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最美好的感情。《穴居在城市》在对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细致描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和灵魂的美。“满仓很爱他的女人,出了事,仍然爱”,这是超越于夫妻感情之上的一种更博大的爱,在小说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这种人性美与人情美,相对于城市里冷漠、敌对、疏远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更为温馨和谐,也更为先进的文化。令人高兴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被城市里的冷漠所同化,反而以之感染了城市里的人。那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情感是否还有价值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好的传统,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这篇小说所以能打动我们的原因。

    关于小说中的“人性美”与“人情美”,在我们的文艺上曾有过两个极端,一个是以“党性”与“阶级性”来代替“人性”,这在一段时间曾占据文艺界的主潮,使我们的文学只描写人的政治生活,从而忽略了更为丰富宽广的生活世界,当然历史地看这相对于只笼统地描写人性是一种进步,但走到极端其不足也是明显的,人人都只有阶级性的一面,都成了阶级的符号,这是文学走向公式化概念化的重要原因,正如鲁迅所说的,阶级性固然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在阶级社会中人人“都带”而并非“只有”阶级性;另一个则是1980年代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人性,否定了人的党性与阶级性,这使我们的文学忽略了人的社会或政治方面,进而从“人性美”到“人性恶”,只描写人作为生物的“性”的一面,在这里,欲望代替阶级成为解释历史的唯一动力,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我们文学的弊端大抵在此。权力、金钱或者性的欲望,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能解释人类生活中的部分现象,如果过分强调欲望或人的生物性,那便是对人的社会性与精神性的贬低,也不能从整体上来认识“人性”与人类生活。古人云“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虽然比较希少,但人和禽兽的区别还是存在的,如果将人等同于禽兽,像最近描写狼性、狗性的作品一样,或者像只描写“性”生活的那些宝贝一样,那便将丰富复杂的“人性”大大简化了。

    《穴居在城市》的好处在于写出了人性美与人情美,但它写的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现实社会中具体人的生活,它所写的也不是普泛化的“人性”,而是进城民工这一阶层的情感与处世方式。它在写“人性”时带有阶级性,但也没有将阶级性抽象为符号,而是融会在具体生活的描述中,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在共同的生存境遇中所产生的美好情感,这在某些人看来或许阶级意识不够,但却真实、客观地写出了这一阶层现在的生活,他们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只是将农村“熟人社会”的交往习惯带到了城市里,还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但却具有阶级意识的萌芽,小说的可贵就在于写出了这一萌芽或过渡的状态。另一方面,小说也没有忽略这些人生物性的一面,对于吃的重视与向往,对于性的需求与玩笑,在小说中都有很出色的描绘,但它没有仅将吃或性作为理解世界的唯一视角,而是将之纳入到对他们生活描绘的整体之中,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些,小说写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但也透出了些许的温暖,这给主人公和读者带来了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