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金银岛的太阳花
这是遭遇超强台风“尤特”洗劫后的椰树林。原本它也是遮天敝日的。
西沙太阳花
曾答应“太阳花”,要写一写西沙太阳花的。
前一段下小岛时,真还拍了几张金银岛的太阳花回来。其实,永兴岛也是有的,只是想,小岛的才最“货真价实”,才能给“太阳花”一个满意的交待。
除了中建岛,西沙住人小岛上的植被还是挺茂密的。曾请专家做了个调查,不算人工种植的植物就有近百种,加上人工种植的、能说上名字的共有110种。什么抗风桐、银毛树、羊角树、琼涯海棠、海马齿、紫茉莉、海岛棉、海岸桐、高山榕……西沙真算得上是一个植物多样性的样本,它们构成了汪洋中的一片绿洲、天水之间的一道迷人风景。
可是,对西沙人来说,这些植物就不仅仅是风景了,她们还是守岛人的心灵伴侣。枯守如僧的海岛生活,如果没有绿色相伴,那日子就过得不堪了。即便守着360度“无敌海景”,也全然不能解决“审美疲劳”的问题。曾有战士从中建岛回到琛航岛时,因见到了久违的绿色,竟孩童般嘤嘤哭泣起来。也是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面对素素的沙滩,目力所及,永远是难耐的寡淡,双眼根本得不到基本养护,心灵也因此而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滋润,久了,性格都会改变。我曾观察过东岛和中建岛官兵们的性格差异,探究过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有一条:植被的覆盖率与心灵的“欢快率”肯定是成正比的。
官兵们当然不会坐视荒芜而无所作为。就是那被称为“风岛、火岛、沙岛、荒岛”的中建岛,也在十几代守岛人的汗水浇灌中有了绿色、红色和紫色。珊瑚沙上是不能种植的。早期,每个战士探家都要从家乡带土、带树种、带花木。三亚和海口汽车站的工作人员见到行李超重的西沙人都一律放行,不仅不罚款,还要把他们送上一程。战士们在沙滩上挖出鱼鳞坑,小心填进家乡带来的黄土、红土、黑土,再把自己的心愿和千里万里带回的树苗一起种下。海风吹、烈日晒,种了死、死了种,一根筋地种上十遍八遍,终于有了收获!1982年2月,新华社曾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自古寸草不生的中建岛,在官兵们的努力下成活了256棵树。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用一包一包从大陆带来的土填起了自己的小菜地,十几个品种的蔬菜不仅绿了他们的眼也绿了他们的胃。其实,西沙人带回的何止是一掬土、一朵花、一捆菜、一株树?他们带回的是爸妈的慈爱、恋人的情思、妻子的热吻和孩子的顽皮。于是,他们在每一块地头插上名牌:山东、广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这分明是要体验依偎在母亲胸膛的温暖,要找寻被家乡泥土包围着的幸福!如今,5000多棵马尾松簇拥着小小的营区,白鹭、燕子、画眉等海岛从未见过的鸟儿也在那里安了家。遥远的南海戈壁不再是荒漠一片,那红旗飘扬的地方不断地生发出片片新绿!
按说那些绿树掩映、草木葳蕤的岛子就没有必要锦上添花了,可官兵们还是要种。早期,他们大多种椰子树。几十年下来,椰树已经蔚然成林。那挺拔坚韧的高大椰树既可以与官兵们一道抵御狂风恶浪,其果实还可以作为战备水以应不时之需。1982年2月,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将军视察西沙时,种下一棵青青椰苗,从此形成规例:每一位将军上岛都要手植一棵椰树。如今,西沙将军林已有800多棵椰树,她已经成为西沙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大乔木种不下了,官兵们开始种紫罗兰、种蟛蜞菊、种三角梅、种仙人掌、种芦荟……甚至还种了两棵旅人蕉。这种只有在南方都市里的植物园里才能看到的高贵植物,竟也上了西沙。尽管环境恶劣,长得十分艰难,可几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碧绿着、挺立着!东岛、金银岛、珊瑚岛、琛航岛,每一个小岛都被官兵们用这些大陆带来的花木装点得满目绚烂。西沙人常会对他们的亲朋好友们说:来西沙看看吧,我们这是真正的海上花园!
回到太阳花吧。这几张太阳花的图片是在金银岛拍的,她与“太阳花”中的太阳花不尽相同,但西沙都管她叫太阳花。在西沙这片土地上,太阳花永远不死。她们耐旱、耐晒,甚至抗得住十二级台风。即便被狂风吹折了,几天后,又见她们生机勃勃地复生出来,转眼间,又是红白一片。星星点点的太阳花,从不跟参天大树比高。她们只做一件事:与守岛战士相伴永远!

1982年,杨得志总参谋长种下西沙将军林第一棵椰子树。

西沙将军林一角。

本土植物羊角树。

西沙唯一一处类似芦苇的植物。

各岛都种植了蟛蜞菊。官兵们叫它野菊花。

金银岛的太阳花。

清晨拍到的景观。

东岛抗风桐。

似乎死去却永远不倒的银毛树。

永兴岛上的主干道。

中建岛上挺立于沙滩上的银毛树。

晚霞中的银毛树。

金银岛的太阳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