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有本事,却不会做人
(2012-03-11 12:40:42)
标签:
杂谈 |
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几百年,先后出了好几位带兵打仗的名将,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吴起、白起、王翦及后来的韩信。王翦是战国结束的最后一员名将,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韩信差不多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刘邦的天下八成是韩信打的。以上提到的这几位留名青史的将军,总是能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把自己打进史书,留下了永远的美名。
吴起是卫国人,年轻时曾向曾子学习兵法。随后,他去了鲁国。齐国人进攻鲁国时,鲁国本打算让吴起带兵抗齐,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怀疑他,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别的将领。吴起当时太想博功名了,就杀了妻,以示他与齐为敌。鲁国便起用吴起为帅,带兵攻齐,结果齐军大败。同僚嫉妒他了,纷纷跑到国君面前说坏话。说吴起在卫国时极想做官,为此他不惜用钱财去游说求官。吴起家原有千金,都被他求官散尽了,但官没求到半职。同乡讥笑他,他一怒之下杀了那几人。他的老师曾子因此事而蔑视他,与他断了交情。他来到鲁国,就是想当官。为了求将,他连妻子都杀,这样的人恐怕会给鲁国带来灾祸呵。《史记》曰“鲁君疑之,谢吴起”。这话是说是鲁国君对吴起不放心,打发他走人了。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去投奔。魏文侯让吴起率兵攻打秦国,结果攻占了五个城。吴起身为将帅,却跟士卒同吃同住,行军不骑马乘车,还背负军粮。有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吮吸脓汁。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事,哭了。有人问她为何哭,士兵的母亲说,当初我儿子的父亲也生了个毒疮,吴将军亲自为他吮脓,他很感动,战场上勇往直前,结果战死了。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吮毒疮,我不晓得我儿将会死在哪里,所以我哭啊。魏文侯因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平,深受士兵爱戴,就任命他为西河太守,用来抵御秦国和韩国。吴起做了西河太守后,政绩斐然。这时魏国设了相国,由田文当任,吴起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就不服气。他问田文,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们乐于死战,让敌军不敢侵犯我国领土,这一点上我与你哪个厉害?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又问:管理百官,亲服百姓,充实仓库,我们谁更有办法?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再问:镇宁西河,让秦军不敢来犯,韩国、赵国也顺从我国,在这方面我们谁有能力?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问:那为什么相国给了你而没让我当?田文说:魏武侯年少,百姓们心还未安,这个时候是我当相国好呢,还是你当相国更适合?那时魏文侯已死,魏武侯刚继位,大臣们惧吴起这样的将领。吴起不再说什么,深感自己不如田文思考得那么透彻。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国,他害怕吴起,便想把吴起赶走。他处处使坏,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了,吴起担心自己被一心想排挤他的人暗算,就离开魏国去了楚国。楚悼王早听说吴起有大才,很精明能干,会打仗,很是喜欢。吴起一到楚国,就立即任命吴起为相国。吴起也不负重任,马上大刀阔斧地改革,明确了各种法规,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废除了贵族们的某些特权。最重要的是,他提高了军费,安抚军人,士兵很受鼓舞,很自然地提高了楚军的战斗力。史书曰“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把陈国、蔡国都兼并了,将三晋联军打退了,还向西讨伐秦国。
楚悼王任用吴起为相国,使楚国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令邻国皆惧,这应该是天大的好事。但楚国的贵族不喜欢他,因吴起执政,他们的一些特权被剥夺了,甚至因为吴起,还有些贵权没官做了。贵族本来就恨他,然吴起又干了这么多政绩,就更恨他,因而到处说他的坏话、诋毁他。这种恨是嫉妒!嫉妒吴起能力太强,恨吴起蔑视和剥夺他们的利益,当支持吴起改革的楚悼王死后,宗室大臣就对他群起而攻之了,咒他。吴起很悲伤,走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大哭时,那些贵族宗室就趁机拿箭射他,把他射杀了。
吴起肯定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还肯定是个骄横的人!不然也不会遭那么多贵族忌恨。大家都忌恨他,拿箭射他,我想这就是做人的问题了。按说他为楚国干了那么多大事,应该是遭人羡慕的,但吴起做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亲士兵,藐视权贵。他可以伏下身为士兵的毒疮一口口地吸脓汁,但却不懂得与同僚搞好关系,他脸上肯定有一种不愿与庸碌贵族为伍的傲慢!我想这种傲慢是天生的,像痣一样长在他脸上,让他在鲁国被鲁国贵族诬陷,在魏国被魏国贵族排挤,在楚国被楚国的王公大臣射杀。有的人,有本事又会做人,例如萧何;有的人有本事,却不会做人,这便是那种骨子里很傲慢的人。例如吴起,还例如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