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快与慢
教育要快速发展,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抢占人才高地的制高点;教育要大干快上,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要做大做强......
近几年,像这样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在这些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激动人心的口号影响下,在从上到下的利益诉求空前一致的前提下,教育,不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纷纷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几年下来学校规模、硬件设施、基础条件、校园面貌,都给人以焕然一新、一步登天的感觉。花园式学校、庭院式校园、现代化的楼堂馆所,绝对一应俱全。那真叫速度之快,快得令人目不暇接。数百亩地、近万人的中学有之,数千亩地、数万人的大学有之,现代化的有几十万人的大学城也有之。仅以吉林大学为例,就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现有教师6524人,在校生63204人,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至于学校升格、新专业上马,那更是易如反掌。几天不见,中专变成了高职,大专变成了学院,学院变成了大学,有些新专业的名称听着吓人,究竟以后能干什么连自己都不清楚。至于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博导这些以前大学的稀有宝贝,如今已是成群成伙。这些业绩着实让教育人高兴了一把,激动了一番:教育现代化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可是,教育又是个细活、慢活、一对一的活,在很多情况下它就需要慢,需要细,需要不温不火、精雕细刻。就如同传统农业,讲究的是精耕细作,农民一生一世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养家糊口,他们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根据土壤结构和地力的不同进行施肥、耕作、播种,并随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庄稼的长势,适时进行除草、间苗、浇水保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来年粮食的收成。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不论是教育教学科研的过程,还是学习求知的过程,不论是教师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哪一件不是细之又细的漫长过程;学生细微的思想变化,点滴的学习进步,哪一个不是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关注细节。只要我们把握住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就会取得成效。教育又是个慢活,讲究的是持续绵长,是点点滴滴,是润物无声,是潺潺的流水,是绵绵的后劲。我们要的是学生内涵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教育要关注个体培养个性,种庄稼一定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特点、不同品种、进行不同的耕作方式,不然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也应该是因材施教,讲究的是个对个一对一,注重的是培养个性,发挥特长。如果学校一味贪图快,追求规模化、标准化和实用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质量、效益、特色、内涵、品质和精神的削弱,如此的外延式的、粗放式的发展,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是教育真正的品行。
教育要快慢相间。快,要快出质量和特色;慢,要慢出内涵和水平。需要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跟上步伐,不掉队、不落伍;需要慢的时候,我们必须坚守阵地、坚持风格、保持本色。教育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不能浮躁。教育一定要坚守、要引领、要耐得住寂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