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骑行日记(黒井)

标签:
摄影生活观察旅游 |
分类: 彩云南 |
旅行给我的是全新生活。
不在沉默的小镇,古朴依然。
商业的喧哗掩不住,我们都在回眸。
休整了好几天,2009年2月21日我们开始了骑行云南。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我们骑的是摩托车。女士踏板。四个人,两辆车。
锁好朋友的修车铺,却发现朋友养的小狗没有回来。
那是一只很乖巧的小种犬,听话,依偎,满眼写满怜悯。
(可能是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我一直喜欢底层的百姓生活。
我有三个表哥,一个是知名老师,属于那种社会上很吃的开得那类人,
另外两个都是农村务农,平和,老实。
我的母亲很是欣赏我的那位大表哥,夸他能干,很羡慕他的生活,让我好好学习。
而我则更喜欢其他的两位哥哥,喜欢他们的生存方式。
虽然,可能他们和母亲一样,羡慕着大表哥富足,绚丽的过活。
好久没有回山东的姥姥家了,想起我们儿时的快乐,总是唏嘘。
最小的我也是都孩子父亲了,我们之间再没有无猜的童年,恰如鲁迅和闰土。
说远了,还是说说狗吧。
没有独立的生命,渐渐成了人附属的宠物。狗以人贵。
于是我在那些低一些的眼神里读到了,嚣张、高傲、娇贵、平和、卑微、胆怯、躲藏、
每一种眼神,都给过我瞬间的震撼!
至今也不能遗忘在拉萨,很多背包客用优质的牛肉去喂养所谓的藏獒,
我在旁边,一个多月不知肉味,愤愤的咽着口水。
自己感情脆弱,很怕遗失后的伤,更怕没有独立的生命空间。所以我从不圈养宠物)
我们等了一会,渐渐的对他的回归失去了信心。
看着如水的街市,我很为这个叫做“乐乐”的小狗担忧。
我们没有为一个生命耽误行程,路上一直很不安,真的习惯了自己的默然。
就像我看着办公室旁边的大树被饭店的烟熏、火烤致死,却只能无动于衷。
带着自责,我们穿行在昆明的街。
和所有的城市一样,这个被称为春城的省会,被污染掩盖。
刺鼻的烟雾随汽车弥漫,透过头盔,提醒着自己的神经。
整整两个小时,我们才离开了城市的周边。
第一个休息点,我迫不及待的卸下头盔,贪婪的吸允清澈。
禄丰县境内,一个关于水土的治理区域,仔细想想,这里真的是上游长江的流域。
禄丰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是远古时期恐龙生活的乐园。
现在开辟为国家地址公园,主要是用于旅游。
还是合影留念,虽然我不喜欢那些想象的从前场景。
不过好想中国有太多这样的修复和开发。
大概是五点左右,离我们第一天的目的还有几十公里。渐渐离开平原,驶入山区。
也深刻领略到贫瘠对土地的需求。
一段废弃的桥,人为的铺上土层,变成耕地。
我即深深感受劳动的智慧,也颇为感慨生活的贫瘠。
天色暗了,距离黒井还有十公里。摩托车没油,找不到加油站,发愁。
到处问人,只好找到老乡家讨要。
最后的价格350毫升6元,比加油站的油贵一倍还多。
这样的老乡,让我对黒井有了些小心的戒备。
全黑的夜,黒井的大门,在瞬间被我们撇到身后。
据说是有门票的,可能天黑了,也可能是年关,并没人把守。
顺着灯光,我们走上了青石板路。河水在黝黑的大山间,我看不到,但是感觉到。
过了一座桥,到达城楼旁的广场,整个黒井,夜里最繁亮的地方。
就近住在派出所旁的一个旅店。去登记的时候,还想搞价。
本地的大娘开口说道,一个房间25,能洗澡的标间,这样的价格让我把搞价的话给咽了回去。
说实话还是挺累的,坐在车后的感觉就像颠散架了,远没有骑自行车自由舒展。
简单的收拾下,我急忙来到古镇的街市。
静静心,感受岁月沉淀的气息。暗色和灯光,印衬。
用力的行走,用力的张望,想穿透历史厚重的沧桑。
把脚步放慢,慢道可以流淌的速度。
一个孩子的自行车吸引了我。那么卓尔不群。
小选手果然伸手不凡,这样的车技颇有风范。
睡了一夜的黒井,我满身疲惫。
上千年的沧桑啊,当我立于他的入口,惊觉这朴素的万籁寂静。
不规则石块垒成梯形城门,两边延伸出长长的墙。城门顶端雕刻的极为简单。
其下的黑色沙石上篆刻着唯一标示身份的“黒井”两字。
小小的拱门,远远的街巷,聊聊的行人,却丰韵无比。
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得于以越来越多的繁华中,不经意间领略这泛着土色的意境:
去抚摸他的皱纹,擦拭他的苍凉。
无语的沉坐,把自己刻在画里。
不知什么时候起,一直喜欢去市场看看,就是看看这里的生活。
朋友帮着买的D700,用上老的镜头。镜头前的偏振镜卸不下来,拍的相片总是暗角,
不过我喜欢。这样特意的风格感觉。好似自己特意的做作。
一个大石头上描刻的“迎仙坊”,带着明显的现代磨痕。
我不是神仙,却可以有着神仙的心情。在这样的生活中漫步。
岁月悄悄的流走,凹凸不平的沙石路和斑驳陆离的石墙已经刻写了古镇的年龄与沧桑。
而记忆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提醒每个人的过去。
就像这树,这碑。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
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
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
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
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
我颇喜欢这样的门市,标明黒井的“盐”色。
黒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幽静。
矮矮的木屋,窄窄石巷。淳朴安详额生活。
大娘独自在院子门口,劈柴,也是这个城镇的街。
我在对面静静看了很久,不忍打破那种熟睡。
听到快门的声音,大娘抬起头,满脸笑意,那温暖心底的感觉。
也看到古老屋内的老者。立在门的暗处互相观瞧。
大爷听到快门的声音,走了出来,没有微笑,还是观瞧。
我们彼此,漠视。目光是语言,只是不知道彼此能否听懂。
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
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
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
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
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
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
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
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
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站在高处的山头,俯览全城。
周山环绕,龙川江依行,多了几分古之悠悠,情之绵绵。
“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 万山相与峙,一水送溪烟”。
方形的池子就是“黒井”出盐处。远处“成昆铁路”跨城而过,让人禁不住感叹时空交错。
接着上山,来到香山寺。“不二”法门,在清秀中写满威严。
进的门来,左右的描图,呈现龙凤,吉祥寓意。
寺庙的一角,堆满杂物和还愿的牌匾。
寺庙后院的土坡上,一位僧侣在种地。
从这个角度看看,这张相片很像是摆拍的。
黒井还有很多地方,有黑井文庙、五马桥、真觉禅寺、伍家大院等
但多因旅游开发而失去了原始。很多地方我也没有进去。
说过自己不喜欢后来的雕饰,其实关键是没有买门票。呵呵。下站楚雄。
“烟溪胜概古今传,开拓庄鞒略地先。出自点苍来凤岭,水从叶境汇龙川。
五云赋重无双地,两迤名高第一泉,圣代遐方多异数,不劳箕敛托筹边”。
离开,总是不舍,这段时光,只在楚雄一个叫做黑井的地方。
我们在夜里到达,两岸灯火,段隐段现,犹如梦幻银河闪烁群星;
我们在白日离开,环映青山,古风云天,恰是沧源大地留扣辉煌。
黑井,诉说着悠悠岁月,零落了一地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