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刀鱼背后的文化问题

(2012-04-12 11:04:41)
标签:

天价刀鱼

长江三鲜

饮食文化

恶吃

炫耀性消费

松露

派对

吕蒙正

美食

分类: 非腐败吃喝

天价刀鱼背后的文化问题

 

天价刀鱼背后的文化问题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吃,绝对是个大问题。过去的焦点在温饱,今天的问题在吃好吃差,还涉及与谁一起吃,在哪里吃,吃什么最风光最邪门,于是,一年四季应时风物也自然演绎成一档节目,比如河豚鱼、刀鱼、大闸蟹等。这类风物被运作成一个财富与权力的“形象代言人”后,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得之不易,群众一般看不到。二是暴贵,群众根本消费不起。而且每年还得涨,你不涨,他的消费兴趣就会下降,就会转移。

比起河豚鱼与大闸蟹,一年一度的刀鱼消费季是最短的。刀鱼自远方来,灵光乍现。据说刀鱼极有灵性,一入网就知道必在刀俎之间,便在网内乱撞,出水后就悲壮地死去。所以,它上岸后分分秒秒地走向腐烂。河豚、大闸蟹在饭店里苟延残喘,境界与它不能比。

好几年前就得知,在长江刀鱼回游区域,当地渔政部门对捕捞船是这样管理的,船集中在码头,每过一小时放出一条,回来后再放一条,所谓机会均等,但绝大多数都是空船而归,白白赔了油钱。偶然额骨头碰到天花板捉到一条了,自然要卖到天价了。

感谢科技昌明的时代,海产品养殖取得重大进展,比如中扬集团已经成功养殖了河豚、大黄鱼、鲥鱼、鳜鱼、鲈鱼等,但刀鱼这个科技难关还尚未攻下。现在有些高档酒店供应的刀鱼也是值得怀疑的,拿海刀、湖刀、河刀来冒名顶替,卖得也相当贵,但貌合神离,口味上与江刀不能相提并论。在此形势下,一条偶然得之、体长40多厘米的珍贵刀鱼,在验明正身之后一举拍到六万元天价,算不算高呢?参照在阳澄湖里洗了一把桑拿浴的大闸蟹蟹王也有十万元身价的事实,富人肯定认为这条刀鱼物有所值。

 

天价刀鱼背后的文化问题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贫困与饥饿,压抑了人们的物质享受,留下了惨痛的集体记忆。当某些人摆脱贫困后,往往会产生一种加倍补偿的欲望,而本能地要抵触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应有的生活观念和态度,这就是文化惯性起作用的结果,或者说称作为文化滞后发展现象。富人在食事上一掷千金的表现,其实也折射出精神上的贫困。他们尚不能把自己的思维以及生活观念与时俱进地调整到与他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相适应的位置,这可能是中国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倒不必为之沮丧,全社会要倡导一种文明的饮食观和财富观,提倡理性的消费方式,处理好人类与食物源的关系,对提供营养的动植物们要怀有感激之心。

食事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一时还没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改变态度与习惯做起。也就是说,适当地降低对味觉的追求,以及对食物珍稀性的那种炫耀性享受,只要保证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就足够了。而且从目前的市场供应情况看,完全能保证我们的营养摄入。

西方人在古代也有粮食歉收,牲畜死亡,食物匮乏的时候,但总体来说比中国人要丰盈得多,到了近代和现代,由于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的幅度低于粮食产量的增加的幅度,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无需扩大食物的种类,主要的食物固定在某几种作物和动物之上,食谱中饮食原料的种类远比中国人的要少。

再从社交方面看,中国人更乐意通过饮食来表达热情与契约。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饮食所占的位置远远没有在中国那么重要。在节日里,食事并不是主要内容,社交活动中的礼物多是鲜花。婚礼中最重要的场面不是在大摆的宴席之上,而是恋人在教堂里举行的庄严幸福的婚礼之上。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西方人把食物从营养学的角度分解为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把饮食行为理解为给机器添加油料,因此吃的意义已经淡化了。人们不必通过食事来显示身份,事实上也不能显示身份。那种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食事绝不会发生在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们的身上,如果有,肯定将成为不道德的新闻,对他们的名誉产生消极影响。事实上,西方那些比我们阔得多的富豪们,常常过着一种节俭、朴素、节制的生活,同时也把降低物耗、拒绝浪费、节制欲望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信仰和操守。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招待来自相对贫穷国度的来访者时,出奇地朴素和节俭使来访者十分吃惊。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招待客人时用嘴舔干了盘中的残羹剩菜,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干时就近在麦当劳吃汉堡,骆家辉在西安吃炒肝等,其实都透露出同样的信息与价值观,即吃饭应讲求的是实惠和着眼于节俭,而不是以铺张浪费来显示排场或富裕。

 

天价刀鱼背后的文化问题

 

照此理,刀鱼可以不吃了,让它烂在水里?

那就说说法国的三大美食:鹅肝、鱼子酱、松露。鹅肝现在面临越来越严厉的舆论谴责,因为生产鹅肝的家鹅在饲养方法上有虐待动物嫌疑,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在找相关企业的麻烦,所以至少有一家法国公司将饲养场转移到中国北京场城郊来了,难道中国企业要为全球性的动物福利问题背上黑锅?

松露也是欧洲人追捧的美食,尤其以南地中海国家产出的白松露最为名贵,每年要评选一次,最巨者送拍,也总有富豪志在必得,一举成功,以每克论,价格超过黄金钻石。但欧洲的富豪向来低调,也不会吃独食,而是以一块松露为题目整出个大派对,邀请社会名流都来分享,而且是要付费的,所得款项可能超过松露本身,但这钱,不是到富豪口袋里的,而是统统交给慈善机构处理。美食有了,友谊有了,名声有了,慈善也做了,你说活色生色也行,反正一举多得。这种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中,除了基督教精神中的平等、博爱、仁慈等思想外,更与公民社会对权利与义务的理解、自觉承担与共享意识有关,与其深层文化中的某种超功利价值目标有关,与其对社会的满意程度、生命体验中丰富的审美含量有关。

中国的刀鱼可以吃,可以卖出天价,但能整出这个活色生香的大场面吗?相信过几年中国富豪也能跟进。

北宋有个宰相叫吕蒙正,野史上说他父母分开后,他跟母亲过,有一段日子苦得要命,饿肚皮的时候还捡过市场里的烂瓜吃,当官后忘了本,食益精细,尤其爱喝鸡舌汤。有一次他饭后到后花园散步,看到墙角有一堆东西,以为是新修的假山,问了下人,才知道这是杀鸡后堆积下来的鸡毛。吕蒙正还算有脑子的,从此不再喝这个汤了。中国富豪,应该比吕蒙正更明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