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2010-05-10 16:00:38)
标签:

世博会

美食

日本

怀石料理

章鱼烧

刨冰

酱油

分类: 非腐败吃喝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来自日本的章鱼烧高手,一胖一瘦,像是相声搭档)

在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周边有不少餐饮点,漂亮小亭子里的美食也不要错过啊,比如乐宝宝里的松脆红薯饼干,原料为巧克力与红薯,又松又脆。据说在引进园区前还请一百名中国“美食志愿者”试过味道,经过改进后以符合中国年轻人的口味。奶油大福是一种类似中国青团的小食品,爆米花呢,有四种口味,而且色泽鲜艳,中国的爆米花以后得改进了。应该改进的还有刨冰,日本刨冰盛在盆子里像木匠师傅刨下来的刨花,层层叠叠无比松软,分焦糖和樱桃两种口味。好了,一股香气袭来,是对面酷璐璐的章鱼烧出锅了。

章鱼烧,就是章鱼小丸子,典型的街头小吃,上海小青年的最爱,其实日本小青年也爱。如果要给大阪特色小吃排名,章鱼烧绝对能挤上前三,其中道顿堀的章鱼烧,在每年一次的章鱼烧大赛中,总能夺得第一名。酷璐璐——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它的大名——就将道顿堀的章鱼烧搬到了上海,据说所有材料都从日本空运过来,以保证口味纯正。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道顿堀章鱼烧每份35元,8粒一盒,浇了特制的酱料,洒一把“会跳舞”的柴鱼片,还有青苔粉,年轻游客吃得特带劲。“有章鱼块,弹性足,味道也鲜,不像有些摊头是用鱿鱼须冒充的。”一个游客对我说。

七人组的厨师团队中,正店长是大岛圭太郎,副店长是松叶翔太,一胖一瘦,更像是相声组合。他们的到来也吸引了日本媒体,开园第一天就成了日本国内的大新闻。据说七人组加上中国厨师,所有人每天从上午10点忙到晚上10点,累得像章鱼一样,手脚都收不住,平时卖到1500份,双休日要翻番。但我吃了之后发现太咸了,可能是两个服务小姐太客气了吧,乱洒酱料和青苔粉。

参展商还将把大阪的“大章鱼店标”挂在展区墙上。这只大章鱼时不时会吐出雾气,舞动巨大的触须,吓大家一跳。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日本的花色刨冰也很不错啊)

 

味千拉面和吉野家也比较亲民多。特别是后者,这家创立于明治32年的快餐企业是日本牛肉饭连锁第一品牌,并在中国设有许多分店,培养了无数拥趸。其中牛肉饭是看家品种,但我吃的是双宝饭,据服务小姐说这个卖得更好,因为除了牛肉之外还有酱烧鸡腿和茶碗蒸。日本的快餐做得精细,在吉野家也有体现,比如食盘里附有像邮票那样小的姜丝包和七味粉包。

世博会怎么能没有正宗的日本料理呢?在日本馆外有一家山里料理,“山里”的店名来自上海花园饭店,据说这里的厨师和店长全部来自东京著名的大岛饭店。山里以会席特色,有牛肉和海鲜等多种,还有寿司会席,会席包括生鱼片、天妇罗、酱汤等。定食也有好几种,相对便宜些。如果另点铁板烧,则每例索价1000元,而且还不是雪花牛肉。所以洋盘才会去吃。

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紫MURASAKI”,以怀石料理夺得世博会餐饮最贵上美食的“名头”。它在日本产业馆底层很不显眼的一个角落里躲避着游客,四周都用低调的原色松木条装潢,如果不是门前的栽了一棵栀子花,木板墙上不是写着一个“紫”字,游客一定会将它当作一个仓库。

这家料理店之所以称作“紫”,是因为在明治时期的日本,酱油曾经被称为“紫”。在日本人眼里,最初的酱油呈现紫红色,以后这一叫法逐渐推广开来。而“龟甲万”酱油被称作日本酱油的源头。如今在中国的超市里也有“龟甲万”酱油,可能是全世界最贵的酱油。

怀石料理处在日本美食文化的金字塔尖,因为价格昂贵,连日本人都难得吃上一回。料亭的菜单均为既定套餐,5月至7月执行夏季菜单,8月至10月执行秋季菜单。每位3000元的菜单含有11道菜品,其中包括先付、八寸、向付、盖物、烧物、酢肴、强肴、御饭、水物等,说白了就是开胃前菜、一个拼盘、两道刺生、一份烧烤、一盅汤、一碟凉食、一份主食、一份甜品以及抹茶。鱼是从日本进口的,上等牛肉则来自澳大利亚。当然,怀石料理的食物再顶级也就这么一点点,离店时抱怨说没吃饱会被日本人看作土包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菜品的形式感和服务的仪式感,出了门再奔肯德基那是你的事了。

 

世博园区里的章鱼烧

(怀石料理)

 

    按规定,食客须提前预订才能吃到最贵的怀石料理,五六月份的座位已经全部订完,食客中大多为中国人,少量来自欧洲和日本。一番探访后我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是怀石料理只是一个幌子,推介酱油是真。不过值得中国餐饮企业家反思一下的是,中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比如镇江的恒顺醋业,为何不开一家顶级餐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