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嘉禄1001
沈嘉禄1001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597
  • 关注人气:2,4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肚腩的开放——谈赵本山和周立波的走红与接受美学

(2009-05-26 10:34:52)
标签:

赵本山

周立波

二轮转

滑稽

海派文化

清口

批判意识

文化

分类: 并非低级的艺术

肚腩的开放

 

 

肚腩的开放,并非指放开肚子大吃大喝。赵忠祥在《动物世界》里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行走的动物一旦四脚朝天,向同类或人类露出它的腹部——那是最柔软、也最易受攻击的部位,就意味着它俯首称臣,无条件接受对方。

赵大叔说得没错,豢养宠物的朋友应该有此共识。

我发现,在娱乐至死的狂欢气氛中,开怀大笑的亿万民众,不知不觉开放了柔软的肚腩。

首先我要说明,以轻松的姿态享受文化产品,这是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有着文以载道传统的中国,以往的文化节目都承载了沉重的政治使命,弄得大家看一场电影就像是上一堂课那么紧张。转型后的文化市场强调收视率和票房收入,这成了硬道理,以此为价值判断的话,就不可避免受到娱乐思维的引导。赵本山在春晚一炮打响,继而红得发紫,成为舞台不倒翁,就验证了这个大趋势。

同样在春晚舞台上,冷讽的姜昆被冷落了,热嘲的陈佩斯出局了,频频向强势话语飞吻的马季和侯跃文……也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走了。这几位爷,在台上还做着文以载道的梦,至此都被本山大叔一一击碎。相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下坡路,但真正埋葬相声的,是赵本山和小沈阳。

相声的式微,从大里说是因为讽刺力量的“强弩以末”和对象漂移。从技术层面分析,可发现说学逗唱的基本功,玩到最后只剩下说学唱,偏偏在“逗”上力有不逮。而这个“逗”,倒是相声的灵魂,需要大智慧和大幽默,侯宝林、马三立之后,演员的包袱就抖不利索了。

上海滑稽戏和独脚戏遇到的困惑与相声相似,《满园春色》之后,谁都惹不起啊。现在周立波登场了,他重拾利器,披挂上阵,讽刺对象却圈定上海小老百姓,不敢指涉更强壮的对象。在宏大名题的笼罩下,以夸张变形的模仿展开对尴尬年代的回顾,以此搏取掌声,这并不说明他有多么高明,只能说明观众对历史的解读还停留在语境上。

今年春晚后,魏明伦撰文批评《不差钱》“差道德”。后来赵本山做客《杨澜访谈录》时借机反击,承认自己的小品主题就是快乐,讲究所谓的“深刻”完全是较劲。魏明伦作为大文化人,点评小品确实有点“瞎材料了”。赵本山还有一个观点更直接:对待娱乐就要有娱乐精神,用快乐的态度对待快乐的小品艺术。

本山大叔以小品的风格给了文化人一个软钉子。在上海,不少好为人师的文化人却有意拔高周立波,这倒让我感到可笑可悲。周重复他人的段子能算时评吗?他摆出与传统相声对决的姿态中又有多少创新呢?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在揭示上海人集体性格方面,在追随时代节奏上,无法与二十年前热播、至今仍让人忍悛不禁的《滑稽王小毛》相颃颉。

单就观剧这一行为而言,从大里说关涉接受美学。比如京戏,只有外行和老外才爱看武戏,这也是对外交流总是上《三岔口》的缘故。内行看门道,盯着你的唱功、做功。喝彩也有学问,早一秒迟一秒都不行,叫起来还不是一个“好”字,而是“呦!”否则遭人侧目。这里就有一个文化批判的过程,是需要作些准备的,演员、流派、唱腔等知识须了然于心。事实上,京剧一开始的文化内涵也不高,表演也粗糙,甚至有色情成分,本子的文学性也不够强,在戏迷与票友(比如齐如山等文化人)的推动下,它才一步步登上“高雅艺术”殿堂的。

看赵家班的小品,看周立波的“清口”,几乎不用文化准备,文盲也看得懂。肚腩的开放,在开怀大笑中洗了一把精神桑拿。作为文化享受,只是初级产品。如果满足于这个等级,对小品和滑稽的发展并不利。

赵本山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代言人,是挤眉弄眼的面具。二人转由农村围剿城市,最终攻克春晚制高点,这是社会进步吗?我只说能形式上是,本质上值得怀疑。周立波自诩海派文化,却嘲笑人家吃大蒜配不上吃咖啡,与上海城市精神相悖。但他们都使观众放弃了起码的文化批判,造成主体意识麻痹。现代国家的文化应该由城市文明主导,城市文明的显著特点就是怀疑与批判。

有消息说,赵本山一掷55万元去香港修读CEO课程,学点管理,然后组建一个强大的娱乐王国。至少在形式上,赵本山开始文化准备了,那么观众朋友,你准备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