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2009-03-05 11:00:46)
标签:

钱慧安

海上画派

市民生活

西方文化

庸常生活

戴敦邦

钱德敏

文化

分类: 并非低级的艺术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上图是开幕式情况,老天爷帮忙,正好没有下雨,还稍稍有点阳光,豫园内园的红梅开得正好,下图是我与载敦邦先生、钱慧安的孙女钱德敏——也是一位画家、曾任南市区副区长——的合影)

 

今年是沪上著名画家钱慧安诞辰170周年,周二,上海历史博物馆、黄浦区文化局等联袂在豫园听涛阁举办钱慧安画展,以纪念这位海派“平民大画家”。这次共展出钱慧安遗作64幅,大部分是其后裔保存的,也有上海历史博物馆、豫园和画家戴敦邦提供的,颇有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欣赏钱慧安的画,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钱慧安生活的年代,正值中西文化大交融的时期,作为中国最早成形的城市上海,在这种大交融中是带着一份自觉意识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从外省为逃避兵燹之灾来上海的画家,与本土画家一起讨生活,使得他们一开始就与历代宫廷画家或文人画家有着不同的视角与体验,他们善于揣摩平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借鉴西洋绘画的技法,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并在市场上获得认定。他们的活动圈子主要在上海老城厢地区——上海县城隍庙一带,故而后世称这批画家为“海上画派”。出生于上海高桥的土著画家钱慧安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被程十发称为“海派源流”。

海上画派的形成,取代了清中期的扬州画派,成为清末最重要的画派,也与广东画派交相辉映。

钱慧安的画迎合了市民的审美需求,题材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农家、文士生活和历史故事为主。为了增强商品的“噱头”,钱还常用“吴越王孙”和“武肃王(五代贵族书法家钱缪)二十八世孙”吸引眼球。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钱慧安:市民的生活与梦想

 

(以上均为此次展览的钱氏作品)

 

钱慧安擅长人物画,他突破了传统人物画“名随意立”的局限,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堪称无所不包,丰富多彩,尤以故事画、诗意画和风俗画创作最多也最具特色。钱慧安还很注意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光绪中叶,他应邀北上,先后为天津杨柳青齐健隆、爱竹斋诸画铺出年画样稿,“为出新裁,多拟典故及前人诗句,色改淡匀,高古俊逸”,计有《红楼梦》、《皆大欢喜》、《谢庭咏絮》及唐人诗意稿样四十余种,随着年画的广泛印发,钱的声望大振,不啻为海派绘画以印刷为媒介之北上交流的先河。钱的弟子众多,其中如沈心海、徐小仓、谢闲鸥等,皆负名于时。宣统元年(1909年),钱慧安与高巨之、蒲作英、吴昌硕、杨东山、王一亭、汪仲山、张善男、马骆等发起“豫园书画善会”于得月楼,会员数百人,钱以“画名久著”、“敬重伦常”被推为首任会长。

钱慧安的画,在以往的画评中,特别是在建国后出生的艺术家口中,评价不甚高。理由是,他总是画一些小市民,题材老套,意境灰暗,作品散发着一股高墙大院内的霉味,传递的是市民阶层的趣味和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这种评价是有失偏颇的。表面看来,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与物质层面的追求脱不了干系。但也应该看到,在朝不保夕的乱世中,那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需求。钱慧安正是以此题材挠到了中国人的痒处,并受到欢迎。再说,从对西方文化的汲取上,海上画家们是勇于探索并成功的。其中如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蒲作英等至今还对中国画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对钱慧安也应该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再说,即使放在今天,人们对庸常生活的体验与分析,也不会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波澜不兴的下面,其实涌动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要读读普鲁斯特和王安忆的小说就会发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平淡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