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意大利烙面天鹅阁牛排美食 |
分类: 非腐败吃喝 |
意式忌司烙面
可能是意大利这只“靴子”伸进地中海,意大利人热情奔放,意大利的菜肴也够得上率真二字,上海人对意大利菜馆是情有独钟的,更而况还有季诺和萨丽雅以简餐亲切地招呼大家。但是,我不时地会想起天鹅阁。
天鹅阁开在淮海路、东湖路的角子上,据说老板是一个正宗老克勒,出于自误自乐的心态开了这家西餐馆,建国后不久就国营了,他也无所谓,他关心的是意大利风味还能保持多久。我还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班电影明星的聚会之所。秦怡是常客,带了儿子去吃牛排和忌司烙面,文革后还是经常去的。
我从小就知道有这么一家意大利餐馆,路过时还会张望一下,但窗户总是紧闭着,从门缝里飘出的一缕香气勾出我肚里的馋虫,狠命地抓啊抓啊。真正走进去吃一顿,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了,借了谈恋爱的名义和勇气,推门进去,坐下,点了牛排、汤,还有大名如雷贯耳的忌司烙面。很快,烙面窝在白瓷罐里上桌了,表面微微鼓起,象牙色中带些微金红色的“斑疤”,用叉子挑开,一股香气直冲鼻孔,不,那股香气是顶上来的,顶得我有点手足无措。不管吃相了,大口吞咽。结果,将表面最最好吃的忌司吃光,剩下半罐头面条味道就淡了,好在此时已经打起了饱嗝。邻桌的两个老外冲我点点头,善意地笑了。我知道,他们惊愕于我的吃相。
后来又与同事去过两回,焦点当然是烙面。再后来,天鹅阁说关就关了,我根本来不及跟它互道珍重。不像今天德大西餐馆,搬场前报纸会大做文章,煽动大家的怀旧情绪。从此,这只天鹅不知何处去,天鹅巢上很快筑起了摩天大楼,东湖路一带开出了不少日本料理店。塞西米当然不错,但每逢路过,脑子里就出现一罐烙面。
后来听朋友说,天鹅阁搬到了双峰路,改名为“天鹅阁面包房”,只有面包,没有烙面。我吃过不少意式餐厅,在菜谱上找不到烙面,这不由得让我怀疑烙面是不是意大利餐厅的风味?就好比海南岛根本没有海南鸡饭、扬州也不是扬州炒饭的发源地一样。
前不久在控江路上一家叫做泰晤士的西餐社里,意外地吃到了烙面。是我的连襟充当了一回美食侦探。位于大杨浦的这家西餐社开了二十年,烙面也烙了二十年,我这个所谓的美食家居然不知道,白吃了几斤盐!
于是点了一盆烙面,黑椒铁板牛排、奶油蘑菇汤、土豆色拉等统统屈居配角,我是为烙面而来的。来了,亲爱的烙面。还是那股浓郁的忌司香味,挑开金红色的“疤斑”一吃,味道与记忆中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面里加入了金枪鱼丁。又因为这里的烙面是装在鱼形盆里的,拌起来方便,更加入味。两个人吃一盆,也撑到喉咙口了。
在CPI一路攀升的今天,这里还有8元一份的罗宋汤,10元一块的炸猪排,25元一块的牛排!被我视如旧情人的烙面也不过25元。
古人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梦》没有写完,我这个俗人则恨泰晤士西餐社在这么远的“下只角”。有口福的杨浦市民不要骂我自私,请给予理解吧,设若再要吃一回烙面,车资大大超过烙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