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嘉禄1001
沈嘉禄1001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363
  • 关注人气:2,4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甜食

(2008-01-18 10:40:46)
标签:

稻作文化

甜食

赤豆糕

双酿团

苏州甜点

黄天源

沈大成

美食

分类: 非腐败吃喝
 

甜食

 

甜食

如果你跟邻居家的老太太谈得来,她就会告诉你:“我喜欢吃甜食的。”

喜欢吃甜食的不光是老太太,还有胡子一翘一翘的老头。只是他们一般不好意思跟小辈说罢了。新文化运动的小说和电影里,革命者似乎都是爱吃甜食的,这种属于小资后遗症的嗜好,冲淡了满腔杀气。国民初年被人们享受的甜食,我研究了一下,大概包括猪油汤团、桂花甜酒酿、苏式糕点,还有糖果。苏曼殊,被时人誉为诗僧,他就喜欢吃一种颜色鲜艳的摩尔糖。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进口硬糖添加了超量的色素,但诗人听说茶花女爱吃,就死心塌地跟着吃。有一次居然将自己的金牙齿摘下来换糖吃。在文史资料里读到这样的轶闻趣事,或许会淡淡一笑,放在今天的消费背景下,年轻人恐怕只会说他们笨了。因为现在的甜食世界里是进口巧克力一览众山小。

受家庭口味的影响,我从小爱吃甜食。除了糖果,还有吃苏式糕点。八仙桥有一家糕团点,每天上午下午两市供应苏式糕点。这些糕团以糯米、粳米为主料,比如双酿团、粢毛团、松花团、玫瑰方糕、条头糕、寿桃、定胜糕等。松花团表面金黄,是因为裹了一层松花粉,毛绒绒的十分可爱。现在很少有松花团供应了,老师傅告诉我:松花粉常常断档。寿桃和定胜糕是礼仪性相当强的糕点,它承担了民俗学意义的任务。现在还是这样,乔迁、寿庆,买上一些分送亲朋好友。我最喜欢吃双酿团,一口咬下,露出一层浅褐色的豆沙,再咬一口,就会喷出黑洋酥来。双酿团是带有悬念的点心,有更上一层楼的诗意。玫瑰方糕有寿山石中桃花冻的效果,还有一股直沁脑门的薄荷味。

 

甜食

长大了,还知道金陵东路上有一家天香斋,小笼做得好,糕团也常年不断。南京东路的沈大成也是老字号,一直到今天还是糕团供应的大户。到了苏州,知道黄天源是苏式糕点的大本营,那里的品种更多,原料更讲究,吃口当然更好了。我每次去苏州,满街寻找黄天源的门市部,买一些带回上海,一家人解馋。

苏州人做甜食是有天赋的。糕点如此,糖果也是如此,苏州的枣泥麻饼、粽子糖、牛皮糖都是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前不久去苏州博物馆参观,特别到观前街买一些甜食带回上海。有一种玫瑰粽子糖,在我小时候视为性命。它通体玫瑰红,皮脆质酥,一嚼就化。我对它既爱又怕,常常一粒入口,马上蹲下去,一手捂住腮帮子痛得直叫。它太甜了,将蛀牙都甜痛了。我小时候比较笨,总以为蛀牙里有一条蛀虫盘踞着,以牙缝里的食物为生。它也爱吃玫瑰粽子糖,我之所以牙痛,就是因为蛀虫奋不顾身地爬出来抢食了。

苏州糕点是甜的,菜肴也偏甜。有一年我带一个北方朋友游访苏州,在饭店里吃饭,他一脸痛苦表情。后来到朱鸿兴吃焖蹄加爆鳝双交面,他喝了一口就喷出来:“怎么面汤都是甜的?”这次再去苏州,在王四饭店点了几道看家菜,却发现甜度大幅降低,苏州菜的特色为此被冲淡不少。服务员说,这是为了适应旅游人口庞大的市场。

那么黄天源的糕团又如何呢?似乎也不及过去好吃了。老师傅告诉我说,现在种稻都要施化肥,成熟期缩短,所以不及过去的糯米又香又糯,做出来的糕团吃口也差远哉!怪不得阿拉的手艺人的。

但是,我在韩国济州岛看到当地民众打糯米糕,方法与江南民俗相仿,大块糯米团搁在木盆里,面对面站两个阿玛妮,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地打,直至又糯又韧,揪下一小块衬着粽叶吃,掺了白糖,口感极佳。韩国人已经将端午粽子成功申报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了,接下来又有企业瞄准了豆浆,是不是还要将我们的苏州糕点也一并包揽过去啊?

今年重阳节,很多小青年在沈大成门口排长队买重阳糕,在至亲面前奉糕而尽孝,民俗的感召力由此可见,白领的孝心在节令得到彰显。现在法定传统节日放假,真是顺应民意的善举,若是此时要吃外国名份的糕点,岂不又要让国人伤心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