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2007-11-27 10:39:30)
标签:

美食/厨艺

毛蚶

银蚶

象山石浦渔港

渔业资源枯竭

甲肝风波

分类: 非腐败吃喝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石浦渔港)

 

前不久我跟上海公安局的朋友去了一次浙东,第一天开了一个短会,第二天一行人乘车去了石浦镇。石浦是一个著名的渔港,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在仍然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

在我们参观石浦古镇时,眼前的情景有点茫然,古城门是一个刺眼的假古董,里面的民居和小巷倒还保持着原来的基本风貌。联票上的十二个景点,全是对旧时渔港生活的刻意复原和“拿来”,像钱庄、烟馆、药铺之类,并没有多少老器物可承载泛黄的故事,所谓大夫第,也半是原物半是修,昔日风采如败叶一般被西风卷走,大家转一圈后就索然无味了。

我这个人好吃,对晚上的海鲜大餐是怀有很大希望的,但到了一家算是镇上较大的酒家,海光兄嘱我点菜,我却发现并无想象中的海鲜大排档,更不见琳琅满目的海鲜摆在铺满冰块的档口上,虽非烹肥击鲜的豪宴,但为安抚大家对象山的期待,我点了一桌零星海鲜,其中有久违的毛蚶和银蚶。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毛蚶,是上海人的性命)

听说有毛蚶、银蚶,不少人眼睛都绿了。但也有个别同志比较怕死,面面相覤,神情相当紧张,好像我们在干什么坏事。我一问,多半是得了甲肝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现在十年过去了,看到毛蚶还是吓丝丝的。

餐前喝茶时大家纷纷忆起1988年上海甲肝大暴发的情景,那一年,我在原单位当工会干部,单位里不少职工得了甲肝,医院里住不下,只能挤在家里,我就一家家去探视,送点水果,塞点慰问金什么的。想不到过了几天,自己也上吐下泻,发高烧,眼珠子黄了。去医院排队验血,逃不了,小黑板上有我的大名。在家里养病三月。

甲肝风暴后,上海人谈蚶色变,当局采取简单的办法,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毛蚶出生,一律严禁进饭店,上海人最嗜爱的这味小海鲜再也没能回到餐桌。

当初从启东运来上海的毛蚶之所以带了肝炎病毒,到今天也没个明确说法,有人说是毛蚶的木船曾经装过大粪,大粪里带了病毒,污染到毛蚶,毛蚶也是受害者,只是它们不会上访伸冤罢了。此事若放在法治建设卓有成效、舆论环境更加好转的今天,一定会一查到底,真相也会大白于天下了。

我口占一首打油诗:“毛蚶无辜染病毒,启东海涂污染深,美味一禁近廿年,怎怨蚶子不怨人?”

好在象山的毛蚶银蚶没有受到污染,浙东人一直在吃。我也曾在大连吃过毛蚶,但北方人不懂得如何烹调,大排档里,老大娘们将个头很大的毛蚶放在铝脸盆里,像煮茶叶蛋那样炖着,肉头当然老得像橡皮了。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银蚶是蚶类中比较贵族的风味,肉质细腻)

象山的毛蚶银蚶一上桌,筷头纷纷落下。象山人懂得烫毛蚶,毛蚶微开,剥开后,蚶肉含着一口鲜红的汁液,稍蘸一下酱醋,入口后轻轻一咬,鲜汁四射,给舌苔无比鲜爽的感觉。再喝一口白酒,南面王而不易也!

宾馆客房里放着一本书,是象山开渔节的宣传画册,上面说到象山的海水鱼类有440种,其中蟹、虾类80种,贝类100多种。千百年来,象山的老百姓靠海吃海,发明了数十种捕捞方法,以渔业资源生存,并让全国人民享用美味。但由于过度捕捞,目前的渔业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了。所以,从十年前开始,象山每年主动休渔,然后开渔时以一个开渔节,内容有祭海、妈祖巡安、开船仪式、青年志愿者护海活动、全国渔歌邀请赛、渔业旅游节等,会是他妈的摆花板,做戏给大家看,而且为时已晚,我在码头看到十几条渔轮卸货,只见条虾,带鱼、墨鱼这些过去老百姓餐桌上的大路货一条也没有。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石浦镇的老人,家门口在晒咸鱼干)
在象山与毛蚶久别重逢 
(石浦古镇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但也要买门票,里面的游客像海湾里的鱼一样稀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淘宝日记之八
后一篇:前童古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