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日记之四
上周六一早,天气比较凉快,就骑了自行车一路赶到藏宝楼。早上七点多的样子,四楼已经人气蒸腾。扫了一眼,没有什么可入眼的东西。这时,老叶与老吴已经转了一圈了,他们略有收获,但也是一般的东西。两三百元的东西,是一笔支出,放在家里还占地儿,玩到最后多半送人。
一只隋代的白釉四系罐,摊主已经摆放了几个月,没人应价,我再与他讨价,索价一千,我还到四百,他不肯。我走了,他再叫住我,让我和老叶看几件隋代的白釉俑,身高二十多厘米有仕女,也有武士,釉色稍黄,应该是压模的工艺,但老叶说这路货现在仿得很多,看不懂,索价一千一具,但我们没敢买。
后来在一个摊头上看到人头攒动,凑近一看,是一个东北人在出售用化石加工的一些器物,有猛犸象腿骨做的笔筒,花插,还有野犀牛的角,象牙等,都成化石了,不怎么好玩,但加工过的东西还算可以,我买了一个猛犸象骨头做的笔筒,四百元。还有两个大约是牛骨化石做的花插,每个一百元。看到一支羚羊角化石,长得很好看,也以两百元购下了,我打算配一块紫檀木座子,做成一件雕塑。老吴买了一段二十厘米长的象牙化石,两百元。
(猛犸象化石做的笔筒)
(兽骨化石做的花插)
(羚羊骨化石)
其实那些象牙碎片倒是可以做成臂搁的,现在竹刻的臂搁,电脑刻花的也要两百元一块。猛犸象啊,多少年埋在泥土下面,难道不值这个价吗?
星期天,下午有点空,又去逛了一圈,意外地买到了一具唐代长沙窑的蓝釉小水盂。那个摊主是有点面熟的,但他死死咬住不肯还价,最后以600元购得。细看之下,釉面开片密如鱼籽,绘彩处有些剥蚀,但这正是特征所在。蓝釉是长沙窑里最最珍贵的东西,被我意外得到,真是大幸。
(唐代长沙窑蓝釉小水盂)
沙窑是我国著名窑口,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分布在湘江东岸石渚湖一带,包括铜官窑和石渚窑两大窑区。长沙窑在唐代大量烧造,而且作为出口商品从泉州、扬州等港口输出。它不仅釉下彩绘趋于成熟,纹饰中收吸了书法、绘画等技法,题材上则出现了花草人物,唐诗歌谣等民间文学,生机勃勃地体现了大唐气象,同时由于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兴盛,在器型上受到波斯和阿拉伯金银器、玻璃器的影响。所以,研究中国陶瓷,不能不研究长沙窑。
窑除了典型的执壶、盘口壶、高足盘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民间小玩具,从近年来的出土情况看,这些玩具包括狮、虎、羊、牛、孔雀、青蛙龟鳖等,其中鸡也是常见的小动物。

(长沙窑小垫壶)
几年前我在藏宝楼买到一把残缺的长沙窑小执壶,后来请上海博物馆的蒋道银先生修复了把柄,壶口还让它歪着,这样反而更可爱。后来老叶送我一件长沙窑黄釉小母鸡三孔哨,是唐代的玩具。这件小母鸡虽然不过盈寸,却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只健康活泼的家禽,形象非常生动,似乎下蛋后咯咯叫着向主人报喜,也似乎准备筑巢孵育后代。在捏塑手法上也极为熟练,器型饱满,质朴可爱,颇得汉代石雕艺术的神韵。它通体施釉,止底部露出灰白色的胎质,釉面布满了有规律的细密鱼子纹,在土淹埋下千年之久,留下少许土沁,釉面温润如玉,虽然没有彩绘,却也难得。

(长沙窑黄釉小母鸡三孔哨)
以农业立国的中国,鸡是家养的主要禽类,并由于鸡有美德,与人亲近,又由于鸡与“吉”字谐音,历来作为玩具烧造,供人把玩,早在汉代就有陶制母鸡明器,到今天还可以看到西北诸省有泥塑的鸡娃,在风格上均以质朴可爱形胜。
后来,我在长沙出差时,还特意约了当地的朋友到清水堂古玩市场淘气宝,结果在那里买到两把长沙窑的执壶,价钱真是便宜,不过口都有修过。一把上面绘了水草,另一把绘的是麻雀。如果有诗文的,那就更值钱了。我还看到一把铜红釉的壶,壶嘴掉了,索价也不贵,我犹豫了一下,被朋友买走,现在想想后悔极了,铜红釉的长沙窑器物极为难得,当时就非常难烧。
长沙窑的执壶,多半是残缺不全的,如果你在市场里看到完整的东西,得多生一个心眼。现在仿品多得很。

(长沙窑执壶,口有修)

(长沙窑鸽哨子,也是唐代的玩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