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沟油美食健康 |
分类: 忽然想起一件事 |
揣着油瓶进饭店
大家一定记得陈佩斯与朱时茂演过一个早期小品,扮演知识分子的朱时茂是带着一小瓶胡椒粉去一家面馆吃面的,由此引起街头小混混陈佩斯的误会,因为在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中,进饭店吃东西是从来不必带油盐酱醋的。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避免吃进地沟油,小白领们带上了油瓶。可以想象的是,他们手拎一瓶油,意气奋发地行走在南京西路,模样是相当有戏剧性的,不能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上海方言中,“油瓶”的民俗学意义是相当丰富的,过去寡妇再嫁,如果带一个孩子,就被坊间讥为“拖油瓶”。现在,小白领还没有成家就拖起了油瓶,如果让他们的父母看到了,心里别提会有多难受呢。
不过,你真也不要怪他们撒娇,我的有些朋友受此启发,也开始设想带些东西进饭店去了。过去,他们这些所谓的美食家进饭店吃饭,自己带两三瓶酒,开瓶费再高也吓不倒他们,因为自带的酒是通过关系从厂里买来的,不假,喝了不上头。更靠谱的是,出门前在口袋里塞个信封,在饭店里一坐下来,请服务员用信封里的雨前或明前泡一壶茶,就用不着喝饭店提供的比草药梗子还老的经年陈茶了。个别的美食家也会撒娇,比如带瓶醋去吃大闸蟹,因为这醋是从镇江某厂里买来的。甚至吃西餐,居然也会带瓶橄榄油甚至意大利红酒醋。但这些举动主要是体现一种品味或者格调,与健康无关。现在地沟油来了,叫你防不胜防。所以保命第一,然后是美味,这一条原则请诸位美食家切记。
以后我们进饭店聚餐,应该带的东西还要包括:在超市里采购的品牌猪肉(以避免注水肉或无证屠宰的猪肉)、由太太清洗数遍并浸泡一小时以上的绿叶蔬菜(以避免超标的农药)、品牌酱油(以避免头发做的酱油)……还有洗净并消毒的餐巾(以避免未经消毒或用黑心棉加工的餐巾)……我这一路写来都觉得烦了,还不如自己买好食物和调味品,到饭店里拖一个厨师来家里烧算了。